圖書

北京女孩 愛寫書店那些事兒

時間:2016-07-11 08:11   來源:北京晚報

  北京姑娘田海遙從小就喜歡看書,雖然小姑娘只有18歲,但她十幾年來在京城的大小書店中穿梭,也見證了這些年書店的起起落落、輝煌蕭索。7月,她將寫過的文字集結成《燈火夜微明:京城書店歲時記》一書出版。從初中開始,小海遙採訪並拍攝過的北京大大小小獨立書店超過50家,書中收錄了其中26家,並以二十四節氣做全書的結構,構思奇巧。每一篇寫書店的文章,細膩並有思考的深度,字裏行間透露著一個高中生對北京城的熱愛和對書店的癡迷。在昨日接受記者採訪時,她表示這些書店是一張張珍貴的城市名片,也是她成長的見證。

  動機源於風入松的倒閉

  田海遙1998年生於北京,今年暑假,她從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國際部畢業,即將赴美國Bates大學攻讀心理學或文學的學位。她從小醉心於文史閱讀,好坐店翻書、好攝影,長于書評寫作,見解獨到。2014年9月,她創立了一個叫“聿曰”的微信訂閱號,發佈書店照片,撰寫走訪書店的感想和書評,她説,希望以自己微薄之力,讓書店更長久地留在這座城市裏。

  田海遙從小在許多家書店中生活,但她開始動筆寫書店,是源於位於北京大學南門旁邊的風入松書店的倒閉這個契機。“陪伴了自己多年的書店沒有了,作為一個書店的愛好者,我很自然地就想做些記錄,想留給自己一個溫暖的紀念。”田海遙説,之後她就有意識地去每個書店,拍照片兒、記筆記、跟書店老闆聊聊書店的成長,“我有幸在這個年齡,記錄了當下北京獨立書店的群像,留下了一份真誠的紀念,無疑是件很幸運的事情。”

  田海遙從小就喜歡看書,也常去書店。“我小時候成長比較自由,父母非常開放,沒有那種框架式的規範。”田海遙説,在她還不認字的時候,父母會買來精印精裝的繪本,那些繪本有大幅繪畫,配以極少的文字描述,色彩鮮艷線條又非常細膩,非常適合小孩子的認知體系,也容易引起孩子那種對於一摞紙所組成的東西的興趣,從那時起她就意識到書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東西。後來父母帶著她去家旁邊的風入松、紙老虎等書店,她記憶中時常在書店一待就幾個小時,抱一摞書出來。

  田海遙最熟悉的風入松書店在2011年因為經營問題歇業,這時她剛剛上初一,哲學家海德格爾的名言“人,詩意地棲居……”被貼在該書店的走廊內。開架售書的第一家學術類書店“風入松”,創始人王煒先生一輩子踐行了書店的理想,風入松也被周圍的學生當做北大的第二個圖書館。它把學術從象牙塔裏引出來可以在民間流傳,是民營書店的先行者,為後面開書店的引了這麼一條路。所以值得去談談他們的故事。

  除了賣新書的書店,數量不多也不大顯眼的舊書書店田海遙也很感興趣。田海遙介紹,在北京有不少傳承地域文化類的書店,如正陽書局、內觀堂等。“寫到書裏的舊書店少,但我對舊書店的感情和尊敬不亞於新書店,這些書店都在做著傳承文化的事情,作為北京的居民我們應該感到很幸運。”田海遙説,“我們既有賣新書的地方,也應該有賣舊書、流通舊書的地方,這些舊書店讓我知道這個城市以前是什麼樣子。”

  不要給書店加情懷負擔

  田海遙開始寫書的時候,實體書店呈凋零狀態,她熟悉的風入松和光合作用等書店接連關張。對於近一兩年,實體書店整體“回春”,田海遙也有自己的觀察。除了政府大力倡導“全民閱讀”,舉辦各類閱讀活動讓整個出版行業再次振奮之外,書店的轉型等原因也十分重要。“書店既然可以從把書放在櫃子裏變成開架售書,那它也可以從一個單純的書的流通的場所變成一個藝文空間。我很堅定地認為書店會一直存在,但以什麼形態存在,經歷什麼樣的變遷,這都是很自然的事情。”

  田海遙看來,書店單靠賣書不能支撐下去,因為書的利潤低,按照主業無法為繼,再加上現在網路、電子書的衝擊,書店的開銷在漲,進賬在減。“我的看法是不要給獨立書店加上太多情懷的負擔,説‘你們開書店的就得無比清貧地堅守在這個崗位上,即使你家孩子沒有奶粉’這樣的話。”田海遙説,賣書就是個很單純的事情,不用把它加上太多光環,看書本身也不一定比打球這種愛好更高雅,對開書店的人要有尊敬,但不能綁架。

  幾年前由於網路購書的興起,實體書店應對不暇,紛紛關張。田海遙發現,儘管衝擊仍在,但網上書店定價逐步規範讓實體書店喘過來一口氣。“最早的時候網店打折都是賠本的,經常三折到四折,還不到進價,賠本打開市場,這樣實體書店肯定拼不過的,現在除了一些節假日促銷之外,折扣比較規範了,比實體書店便宜不了太多,而且我發現實體書店也會趁著網店低價促銷的時候去網店進貨。”

  田海遙從小就在實體書店買書,有了網店之後她也依舊在支援著實體書店。正如她所説,這不是盲目的“販賣情懷”,而是認為實體書店有存在的必然性。她認為,首先,實體書店不僅有空間,而且有面對面交談的人,這種服務和空間體驗非常重要。其次,書店有選書和陳列,如她常去的萬聖書園。

  “並不是文學和文學、歷史和歷史放在一起就是好陳列,比如有時候把文學和政治的書放在一起,但是這兩本書的作者之前拜過把子或者這兩本書有什麼互補的地方,它會把深入的聯繫通過陳列展現給讀者。”在田海遙看來,好書店的陳列會把兩本看似沒有關係的書放在一起,如果讀者是懂行的,會因為這樣有心的陳列開啟一個新的門類,這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是拓寬閱讀面的過程,“這是獨立書店給我們默默的指引,而我們逛書店的樂趣就在這裡。”本報記者 陳夢溪 J226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