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志願者赴疆6年 整理民間藝術出書《艾薩拉姆新疆》

時間:2016-06-07 07:5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志願者赴疆6年整理民間藝術出書《艾薩拉姆新疆》

  志願者王江在新疆南部與民間藝人同唱木卡姆。 王江提供 攝

  中新網烏魯木齊6月6日電 (記者 朱景朝)“電視中看到的木卡姆藝術震撼了我,所以我乾脆決定到新疆來”。如今,在新疆做志願者已近6年的王江走遍了天山南北,愛上了這裡的人和這裡的音樂。

  王江畢業于西安音樂學院,2006年赴義大利米蘭大學學習文化交流和音樂,一次與當地藝術家的偶然談話,令他做出中斷學業,回國了解中華文化的決定。在遊歷尋訪中國內地文化遺跡和少數民族音樂形式後,2010年7月,他來到新疆,先後在新疆若羌縣擔任小學英語教師,在莎車縣木卡姆藝術傳承中心做民間藝人資訊整理工作,並曾去伊犁、哈密等地采風。

  新疆若羌、莎車等南疆縣市,少數民族人口占九成以上,融入當地並非易事。“我初到若羌就遇到了問題。平時我穿大短褲、背心,腳踏拖鞋”,王江回憶説,“這並不是很令當地人喜歡的打扮,一次拜訪當地藝術青年卡哈曼遇冷,後來在當年的中秋晚會上,我唱了自己為志願者創作的歌曲《風雨同舟》,並與大家同跳麥西來甫。晚會結束後,卡哈曼邀請我去他的辦公室,參觀了他創作的油畫,第二天請我吃了大盤雞。”

  志願者王江在沙漠中與南疆民間藝人交流。 王江提供 攝

  此後,王江逐漸融入卡哈曼的朋友圈,並交了許多維吾爾族朋友,學會了維吾爾語,學唱維吾爾語歌曲。他説,到了莎車知道了怎樣和當地人交往。

  “莎車是個不缺藝人的地方,隨便拉出一位藝人都是‘明星’”,王江説,莎車少數民族風情濃郁,文化底蘊深厚,人們見面打招呼,會説“艾薩拉姆(你好)”,並將右手放到胸前”,很有禮節,“有儀式感”。“我經常參加朋友們的婚禮、小孩的割禮,那時大家會一起唱歌。”

  莎車木卡姆藝術傳承中心主任依力哈木告訴中新社記者,王江在莎車期間,一個重要的工作是整理當地民間藝人的資訊資料,他走遍了全縣29個鄉鎮,採訪了全部的藝人。“他是為了弘揚傳承少數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他是個優秀青年。”

  王江説,2014年離開莎車時,他創作了《我的故鄉葉爾羌》,使用了刀郎鼓、嗩吶等樂器,融入了多種音樂元素,表達他對莎車這片土地的眷戀之情。

  曾與王江一同採訪民間藝人的莎車旅遊局工作人員馬麗英説,王江曾連續四年資助當地一位生活困難的民間藝人,幫他女兒在喀什讀藝術學校,今年即將畢業。王江希望她能來烏魯木齊上學,幫助她實現大學夢。

  目前,王江正忙著出版《艾薩拉姆新疆》一書。4月,他製作的廣播劇《艾薩拉姆新疆》已在喜馬拉雅網路平臺上播出,並在微博微信圈裏傳播。“我從頭至尾聽完了,是個很棒的廣播劇,説新疆方言,講新疆故事,接地氣,很真實”,微信圈朋友邵旭説。(完)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