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熊召政昨日來石。
“我這些年都是在給河北‘打工’!”繼風靡全國的《張居正》之後,63歲的湖北作家熊召政去年底推出歷史小説《大金王朝》第一卷。昨天帶著這部新作來到石家莊市新華書店圖書大廈的熊召政笑説,創作期間他多次來到燕趙大地,書中提到河北的地方比比皆是。
□本報記者 黃鎣
關於新作:寫寫大歷史觀
旁白:熊召政,1953年出生,憑藉《獻給祖國的歌》、《請舉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等詩歌成名,2005年憑藉歷史小説《張居正》全票獲得茅盾文學獎第一名。去年底他的歷史小説《大金王朝》第一卷《北方的王者》首發,該書還原了完顏阿骨打一舉攻克遼國燕京、遼宋金三國外交斡旋的歷史細節。
記者:有讀者好奇您為何選擇金王朝作為第二部歷史小説的主角?
熊召政:當年這段歷史被塵封被遮罩,也誤導了後代,我們要有大歷史觀,對於大中華來説是一家子的兄弟。
記者:聽説您為了《大金王朝》走訪東北、華北等地,在河北去了哪?
熊召政:2003年我萌生寫《大金王朝》的念頭,去年推出第一卷《北方的王者》,今年7月將完成第二卷《降龍的騎士》,到明年第三卷《帝國的陷落》寫完,3卷《大金王朝》寫作時間是14年。我在做準備的時候,20余次到東北,看過當年所有的戰場。河北去過張家口、唐山、山海關還有石家莊的井陘、讚皇等,廊坊和涿州走了有七八次。《大金王朝》第二卷《降龍的騎士》涉及河北的內容佔一半。所以我跟朋友開玩笑説:這幾年在給河北“打工”。
在我看來,歷史最深厚的是陜西、河北、山西、河南和山東五省,我喜歡寫歷史,傳統的中原成了我精神上的一種聯繫一種故鄉,所以鄉愁有兩種,一種是自己生活的地方,一種是歷史的鄉愁,我有本散文集《歷史的鄉愁》,到這些地方來看到今天想到過去,反思今天想到未來,所以我的歷史題材小説基本産生於這些地方。
關於歷史小説:一道奏章也要于史有據
旁白:10年完成《張居正》,14年創作《大金王朝》,曾以詩歌享譽文壇的熊召政這些年偏愛歷史題材。
記者:您為何近年來執著于寫歷史小説?
熊召政:五千年的華夏文明給我們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歷史,一個國家五千年不中斷,這個國家一定有獨到之處,一定要在歷史中發掘出來。寫歷史小説很累,從賺錢的角度看很划不來。對讀者來説,讀歷史小説也很累,有閱讀陌生感,有朋友就跟我説:“你小説中的人名我記不住,還得翻到前面去看怎麼回事。”戲説、穿越之所以流行,就是因為不用費腦子。但我們要把真實的歷史而不是虛無的歷史告訴人們,作家還是要有底線,我不是説戲説沒道德底線,我指的是歷史的底線。有人問我寫作的最好狀態?我説坐冷板凳,這麼多歷史資料不坐冷板凳就讀不出來,寫歷史小説哪怕一道奏章都要于史有據。
記者:你很在意實地探訪,其中有什麼難忘的感受嗎?
熊召政:很多啊,不看總覺得不踏實。但看了後會發現跟歷史記載的不是一回事,時間消解了所有的崇高,也消解了當年的規模。時代發展總是新的取代老的,但是那些老的又是你精神依戀的,你就有失落感,這種失落感就是鄉愁。為了一句“風蕭蕭兮易水寒”我專門去了趟易水河,當時我在想:這樣的勇士還有嗎?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勇士,識時務者為俊傑是聰明人。正所謂“人事有代謝 往來成古今”,什麼是古什麼是今,你去實地一看就一清二楚。
記者:探訪加寫作,需要極好的體力吧?
熊召政:僅翻閱的資料就有幾十公斤,沒體力你都拿不動。以前每天在跑步機跑3000米,現在是游泳,還有打高爾夫。
關於閱讀:知行合一讀書才有用
旁白:熊召政少時家境清貧,但他有個“秀才”外祖父,早早地接受了文學啟蒙與熏陶。9歲時,他就開始跟著外祖父背古典詩詞,閱讀各种經典著作,練習書法是每日必修功課。今天很多人請他推薦閱讀書目,他的回答經常出人意料。
記者:世界讀書日快到了,跟石家莊讀者分享一下你的閱讀經驗吧?
熊召政:趁著無憂無慮的時候把該讀的書、基本書目讀完,我是30歲以前讀完文學名著,40歲前把哲學名著和重要國學名著讀完。我也沒有具體的閱讀計劃,就是從小訓練的一種讀書習慣。現在很多人讓我推薦閱讀書目,我讀的《宋史》、《遼史》等跟讀者推薦有什麼用呢?閱讀量要根據時間和精力來定,一定不要把讀書當成負擔,讀書要成為一種快樂,這是我的讀書經驗。這些年我業餘時間喜歡讀一些輕鬆圖書,比如陸羽《茶經》等。讀書是一方面,行走是一方面,知是讀書,行是實踐,知行合一讀書才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