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2月1日電 (記者黃維)“接地氣、訴民情。”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常務副會長葉梅用六個字概括夏魯平的短篇小説《風在吹》。她坦言,夏魯平的小説善於發現老百姓中最本真的美,特別是那些最底層、最卑微的普通人的人性美。
1月30日,由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光明日報》文藝部、吉林省作家協會主辦的滿族作家夏魯平短篇小説《風在吹》研討會在現代文學館召開。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吉狄馬加,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常務副會長葉梅,吉林省作協主席張未民,中國少數民族學會副會長包明德,文藝報總編輯梁鴻鷹等評論家與作家參與座談。
滿族作家夏魯平著有小説集《往日重現》,散文集《海天片羽》。小説集《往日重現》獲首屆長春文學獎銀獎。短篇小説《狗兒子》選入《北京文學》2004年文學排行榜。他筆下塑造了一系列現代社會小人物形象,善於在看似平凡、庸常的生活中,開掘齣戲劇性因素,發現小人物身上的人性光芒。
吉狄馬加説,夏魯平將視角對準機關部門,反映的是身處在中國當下經濟生活、文化生活的社會生活環境下小人物的生活狀態,這正是少數民族文學所缺少的。少數民族作家在現代生活領域寫作的時候,怎麼更好地寫我們現在既有個性也有共性的生活,這一點夏魯平做了這方面的實踐。從另外一個角度也説明,我們少數民族作家的寫作,領域其實是很廣泛的,現在少數民族作家寫作的時候,可能寫自己民族的生活更突出地域性,對少數民族融入當代生活,寫不同層面的作品,很有啟發。
“人心深處的那些美在民間,在人民群眾中。它是自然生長著,奔放著,只是我們沒有注意而已。”葉梅説,最樸素的那些美,有待於我們發現,開掘,昇華,這個小説給了我們這樣一些思考。“簡而言之,夏魯平的小説是接地氣的,訴民情的是挖人性的,展示了當下東北地區的社會生活,包括城市、農村之間的轉型期人民群眾的生活氣息。”對於小説的不足,葉梅指出,如何把這些小人物進一步從普通人,進一步提煉為典型人物,讓它具備更多的典型意義。讓他代表更廣泛的群體,讓其典型化,得到更多的昇華,值得往深處挖掘。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作者對基層、機關公務員的生活非常熟悉,他筆下的農民日常生活、生命追求、情感世界,都反映得很準確,耳熟能詳。小説非常真實,這些真切的細節激活了歷史,激活了時代,在一定程度相當陣勢的轉貌,具有韻律,具有動感,看完這個作品以後,這些小説中的人物也就留在腦子裏,給人回味和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