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中國文化書院聯合人民東方出版傳媒有限公司(東方出版社),在友誼賓館隆重舉辦“中國文化書院雅聚暨《中國文化書院導師文集》首發儀式”。借此良機,記者對中國文化書院及出版方東方出版社進行了專訪。
問:請介紹一下《中國文化書院導師文集》的出版緣起。
答:大家都知道,中國文化書院自1984年10月正式成立以來,歷經三十年,已成為中國首屈一指的民間學術文化團體。它思想自由,相容並包,能容納不同學術觀點,有著良好學術風氣。分佈在海內外數以百計的中國文化書院的導師們,在各個領域、各個學科、各個專業都做出了不同的努力,為中國文化的現代化進程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21世紀初,時值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處於偉大復興的前夜,為繼承前賢、擔當起時代所賦予的“返本開新”的歷史使命,由中國文化書院創院院長、北京大學資深教授湯一介先生動議,中國文化書院院長王守常先生積極響應,中國文化書院開始籌劃、編輯出版《中國文化書院導師文集》叢書,計劃按導師的齒序(九十歲以上、八十歲至九十歲、七十歲至八十歲、六十歲至七十歲)分別選輯出版。內容上,選取導師們代表性文章或散文、隨筆,由其子女、直系親友或學生擔任編者,文章多能體現導師們的真性情與人生本色,內容活潑,不限定內容的範圍,沒有固定規則。《導師文集》體現親情,反映導師們的人格風貌,也能反映後人對前人的認識。為示鄭重,中國文化書院還于2010年5月25日在北京大學治貝子園舉行了項目啟動儀式。
出版《導師文集》,固然是“為表彰中國文化書院導師們為中國文化與社會所做出的貢獻,以表達我們深切的敬意與紀念”(王守常先生語),然更重要的是,《導師文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現代中國文化走過的歷程”(湯一介先生語)。
問:中國文化書院何以選擇東方出版社作為《導師文集》出版單位?
答:本叢書剛剛啟動時,是計劃由其他出版社出版發行的,但由於種種原因,出版計劃擱淺;後改由東方出版社出版,併合作至今。在此期間,中國文化書院還以名家導師眾多、文化底蘊深厚等資源優勢,與人民東方出版傳媒有限公司(東方出版社)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就書籍、音像出版及期刊相關欄目內容開發等領域開展框架式戰略合作。
之所以做出這個選擇,除了出版品質和業務素質的考量外,主要還是因為我們兩家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共同的認同感和社會責任感,這是我們合作的大前提。中國文化書院自1984年成立以來,成為推動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文化熱”最為有力的北京三大團體之一;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的“國學熱”,中國文化書院同樣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人民東方出版傳媒有限公司(東方出版社)則從成立以來,就一直致力於實施專業化、國際化、數字化、個性化等戰略舉措,積極為中國文化産業和社會公益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可以説,我們兩家所抱有的推動中國文化從傳統走向現代、走向世界的願望是一致的。
問:請具體介紹一下《導師文集》的出版情況。
答:《中國文化書院導師文集》由中國文化書院策劃、發起和組織編選,中國文化書院創院院長湯一介先生擔任名譽主編,現任院長王守常先生擔任主編,並專門成立了由杜維明、李學勤、李澤厚、龐樸等二十四位海內外著名學者組成的“編輯出版工作委員會”。
《師道師説:中國文化書院九秩導師文集》已于2013年1月由東方出版社出版。收錄有著名學者梁漱溟、馮友蘭、張岱年、鄧廣銘、季羨林、侯仁之、啟功、週一良、楊憲益、虞愚、牙含章、王元化、何茲全、金克木、任繼愈十五位書院導師的文集,一人一卷,分卷出版。
此次出版的《師道師説:中國文化書院八秩導師文集》為兩輯,共計收入二十位年齡在八十歲以上書院導師的文集,其中湯一介、樂黛雲、龔育之、梁從誡、陳可冀、蘇叔陽、寧可、嚴紹璗、孫小禮、嚴家炎十位導師列入第一輯;金春峰、牟小東、劉澤華、許抗生、張晉藩、錢遜、王堯、楊辛、饒宗頤、沈昌文十位導師列入第二輯。未來則還會有第三輯、第四輯。
文集的選編人由導師的子女、親友、學生擔任,或者由編委會選擇適當人選完成。文集內容範圍廣闊,既有專業領域中里程碑式的學術文章,也有閃爍真知灼見的學術札記,還有包羅萬象的文化隨筆、真摯感人的親情散文,以及導師的子女、學生撰寫的回憶文章、評論文章,集中展現了大師們的思想英華、人格風貌和人文風範,多維度、全景式地展現了大師們的“學術生活史”。可以説,《中國文化書院導師文集》是中國出版史上第一次以“學術生活史”的創意,來展示國寶級大師們的大學問和真性情,反映了導師們各具特色的人格風貌,也展示了中國近代史上一個群星閃耀、大放異彩的時代。
問:據我們所知,無論是《九秩導師文集》還是《八秩導師文集》,諸位導師都出版過不同形式的文集、選集,比如學術選集,個人散文集等,有的導師甚至出版過全集。這套叢書與之相比,有何獨到之處?
答:《導師文集》叢書的策劃與編輯,完全有別於之前的文集、選集,從叢書策劃伊始,就充分考慮了創新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導師文集》第一次將部分“冷門”的學者大師呈現在公眾面前。護送“班禪”進藏的“特使”、民族學家牙含章,研究佛教因明學的代表人物虞愚等,一直是“冷門”的學者,不為大眾所知,在叢書中將他們收入,一是為這些學者正名,同時也是為他們一生為學術事業孜孜以求樹立一座豐碑。
其二,如上所述,《導師文集》是中國出版史上第一次以“學術生活史”的創意,集中展示國寶級大師們的學術精華和人文情懷。《導師文集》的每一卷基本遵循這樣的體例:里程碑式的學術文章 + 最具代表性的散文隨筆 + 親友或學生的追憶文章 = 大師們的“學術生活史”的全景展示。在這套叢書中,我們不僅可以窺見科學的真諦、學術的魅力,還可以聆聽智者教誨,感受人文關懷。
中國文化精神遭受百年風雨侵襲,至今漫漫夜色,歸途茫茫。就讓這些出生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最具代表性的大師們,“帶著溫暖的光明的信仰”,帶我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