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路艷霞
昨天,作家王安憶攜最新長篇小説《匿名》亮相上海復旦大學。從1986年寫出第一部長篇小説《六九屆初中生》以來,王安憶至今已推出12篇長篇小説和大量的中短篇小説。在此之前,她還從未舉辦過新書發佈會。
《匿名》是王安憶繼《天香》發表4年後,推出的又一部極具敘事特色和思辨意味的長篇小説,也是王安憶文學創作40週年之際的又一次全新探索。這部長達35萬字的作品,分為上下兩部,通過綁架、失憶等比較常見的手法,讓主人公從現代文明秩序中脫離出來,進入到一個相對蠻荒和原始的環境中去,並在一步步剝離和剔除身份上的附著物之後,重新進入社會。用王安憶的話來説,是“重新進化一次”。而且,讀者自始至終不知道主要角色的姓名,他們有的只是外號或諢號。
王安憶説,她無意將《匿名》寫成一個具有懸疑探案特色的類型小説,也無意讓故事的主人公上演一齣當代版的魯濱遜荒島求生記,而是希望通過他從人類原始狀態一步步自我進化、自我命名、自我建構所處的世界,來探討人類自我與歷史、語言與文字、文明與時間之間的玄妙關係。
事實上,首次舉辦新書發佈會,王安憶很忐忑。她怕請不到嘉賓,“這是令我困惑不安的事情,我是一個很怕出醜的人。”
關於《匿名》一書,她就更忐忑了,“這部小説對我來説是一個非常新鮮的寫作機會,很陌生。寫的過程中常有一種恍惚感,總懷疑這麼寫下去有沒有前途。”但文學評論家陳思和鼓勵她説:“王安憶你應該要有勇氣寫一部不好看的東西。”他甚至認為,根本不用照顧讀者的心情,不管他們是否讀得懂。可王安憶又覺得,那是大師才能寫的,大師才能不顧一切地寫,“我覺得我是一個手藝人,我沒那個膽魄。”她甚至認為自己是一個很笨的人,“我要讓《匿名》裏的人物到荒山裏去,就要花十幾萬字。我不是聰明的作家。”
也正是因為種種忐忑,她從來沒有這樣急切地想聽到回應。而外界的回應讓她得到些許安慰,其中更包括身邊朋友帶給她的。復旦大學教授張新穎説:“這部小説可能有些人讀起來會有一些困難,但對另外一些人來説,會覺得特別過癮。”有的讀者則認為《匿名》是一部“燒腦”的小説,需要反覆讀。
“在閱讀上,可能不會像《天香》《長恨歌》這麼喚起人們的共識和喜愛。”王安憶也談及,在寫完《匿名》之後的大半年以來,再沒有寫過小説,她覺得再進行小説創作,“稍微有一點點挑剔了。如果還像以前一樣,完全寫一種日常狀態,不能再滿足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