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成都10月16日電(記者姬少亭、童方)中國科幻作家何夕長篇小説《天年》正式在蓉出版,被視為《三體》獲得雨果獎之後,年度最值得期待的科幻長篇。
13次榮獲中國科幻“銀河獎”的何夕,原名何宏偉,從中短篇創作轉為長篇創作,此為首次。“這是一部非常有挑戰性的作品,講述的是宇宙級別的災難,人類自我的救贖。”科幻世界雜誌社副總編姚海軍説。
這部災難題材的硬科幻小説,提出了一個“天年”的概念。何夕説,對於新年,全世界的大的文明中都是一種歡迎的態度,唯獨中華文化有一個“年獸”的概念,而天年就是這樣一個劫難的意思。
“小説的核心不是末日,而是人。人類在發現天年、應對天年的過程中,再次發現了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何夕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
何夕生於1971年,十九歲時發表第一篇科幻小説,迄今問世的二十余篇作品中,有十三篇獲得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他的作品涉及宇宙探險、時間旅行、平行時空等多種主題,尤其專注于對宏觀科學未來及人性善惡的探討,代表作有《六道眾生》《傷心者》《愛別離》等。
小説由科幻世界雜誌社和四川文藝出版社聯合出版,將於17日下午在成都舉行發佈會暨簽售。
這部備受矚目的小説得到了其他科幻作家的好評。科幻作家韓松説,這本書是“一個硬科幻,而且非常硬”,且寄寓著科幻的“真正靈魂”。
他認為,《三體》之後,寫硬科幻成為一大挑戰,但何夕擁有很強烈的個人風格。“何夕有很強的人文悲憫、宇宙情懷。他寫的其實是:在宇宙面前,人是蜉蝣。”
這部書最讓他驚訝的,是知識量的巨大。“百科全書一般的,而且每個都很深。生物學、環境科學、理論物理、天體物理、宇宙學、天文學、氣象學、數學、大腦科學、電腦科學、心理學、歷史學、政治學、宗教學……而且都不是淺嘗輒止,作者本人有自己的看法和分析。這樣紮實的研究,很像日本科幻大師小松左京寫《日本沉沒》時下的功夫。”
中國作協會員、科幻作家王晉康同樣對何夕“廣博的知識”印象非常深刻:“無論是宗教、歷史、天文,還是民俗民諺等都是信手拈來。依靠這些很硬的知識素材把天年的構思演繹得非常令人信服,有強大的感染力,以至於我完全無法分辨作品中哪些是真實,哪些是虛構。”
憑藉《三體》英文版斬獲科幻界諾獎“雨果獎”的劉慈欣説,他對這部作品十分喜愛,主動要求為書寫序。
“以前在介紹何夕時我曾經説過:我們可以被一部科幻小説中的想像力和創意震撼,然後在另一部中領悟到深刻的哲理,又被第三部中曲折精妙的故事吸引,但要想從一部小説中同時得到這些驚喜,只有讀何夕了。這個評價用在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説上更為適宜,這些在科幻小説中似乎很難共存的特質,在《天年》中得到了完美地結合。”劉慈欣在序言中寫道。
資深科幻編輯姚海軍認為,在硬科幻這個方向上,集中了中國科幻最優力量——王晉康、劉慈欣、何夕,還有成長中的青年作家江波,每個人都各具特點。而何夕的特點,在這部小説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富有想像力的技術描寫畫面感非常強,非常有衝擊力。讀者非常喜愛的何夕式的雄辯在這本書中有非常豐富的展現,小説深入探討了人類的終極命運和宇宙的終極奧秘。”姚海軍説。
何夕透露,《天年》是長篇系列的第一部,第二部已經開始動筆,將命名為《銀河擺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