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 (記者 陶社蘭)《民國國會簡史》近日由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本書試圖以民國國會的誕生及其演變的歷史描述,回顧百年前發生在中國的那一場推翻滿清王朝、建立中華民國、實行民主共和,而後又陷入各種社會思潮和主義混戰的,導致辛亥革命從勝利走向失敗、中華民國從建國走向內戰分裂的歷史,對中國民主共和建設的歷史走向進行了考察,並反思中國100年前在國家建設進程中的道路選擇。
該書作者王敏是全國人大圖書館副館長。他1963年生於福建連城,後就學于北京大學圖書館學系,先後在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全國人大圖書館工作。曾參與了多部有關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理論研究及工作用書的編撰。
據王敏介紹,中華民國國會,應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成立而生,是資産階級民主共和思想在中國進行的一次偉大政治實踐。民國初期中國政治、思想和社會的劇烈變化,無不在國會的政治運作及其遭遇中得到真實的體現。各種思潮、學説在近代中國的交織、纏鬥、碰撞,各股勢力、黨派在近代中國的聯合、妥協、鬥爭,書寫了國會在近代中國的命運。一部中華民國的國會史,是中國近代史舞臺上一段精彩而悲情的表演,也是後人藉以研究中國近現代政治史、制度史和思想史的重要陣地。
“需要説明的是,本書所稱‘民國國會’,其實是對中華民國成立初期十幾年間制憲立法機關的統稱,其範圍包括中華民國第一屆、第二屆國會以及在它之前之後存在的各種形式的國會前身或者衍生派生機關。這段短暫的國會史,至今仍然深刻地影響著海峽兩岸的中國人,影響著整個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王敏説。
民國是中國歷史進程與社會發展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階段。它的誕生代表著數千年專制制度的終結,也承載著國人無限的期待。民國國會與之相伴而生,卻也同它一樣早早地走向消亡,演出一幕悲劇的同時,也為後來中國政體的最終確立,為中國人民選擇正確的政治與制度道路提供了深刻的借鑒與寶貴的經驗。
該書編輯胡天焰認為,附錄部分是本書的一大亮點。附錄的內容是民國國會大事記,系統記錄了從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至1925年4月26日國會參眾兩院被驅散這段時間內有關民國國會的重大事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