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劉心武致敬曹雪芹:得到90後欣賞 您可含笑九泉

時間:2015-06-25 08:39   來源:華西都市報

  曹公三百年 新讀紅樓夢

  華西都市報記者對話紅學名家求解紅樓疑雲

  編前

  關於曹雪芹的生辰,學界眾説紛紜難有定論。但就如紅學大家劉心武所言,這個疑點並不妨礙我們于何年紀念這位文學巨匠。

  是故,今年,2015年,曹雪芹誕辰300週年已成共鳴。與之相應,華西都市報記者新近還從曹雪芹文化藝術節組委會了解到,“紀念曹雪芹誕辰300週年——曹雪芹文化藝術節 ”的活動時間表,項目繁雜,蔚為大觀。而此紀年紀念曹雪芹誕辰不惟國內聲勢如潮,在歐洲,紅學研討會,外文版再版發行,紅樓音樂演出等活動也是琳瑯滿目。

  《紅樓夢》不朽,更多地還體現在時代的唱和。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網際網路時代,“紅樓熱”又以新的姿態生長起來……有鋻於此,華西都市報特推出曹雪芹誕辰300週年系列報道,以期新讀“21世紀的紅樓”。

  劉心武,以《班主任》聞名文壇,後以長篇小説《鐘鼓樓》獲得茅盾文學獎。

  20世紀90年代後,劉心武成為《紅樓夢》的積極研究者。2005年受邀到央視《百家講壇》主講《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系列節目,創下極高的收視率。

  若僅就家喻戶曉這個角度而言,作家劉心武自是當仁不讓的紅學名家。因而,他在曹公300年之時,談議紅樓,也是有足夠的發言權的。

  實際上,在2014年底,華西都市報記者就曾在北京面對面採訪過劉心武。談及對紅樓的閱讀和研究,劉心武自陳那是發自內心的熱愛,一直沒有中斷。6月20日上午,華西都市報記者通過郵件再次專訪到劉心武先生。

  或有感於紅樓新趨勢,兼懷曹公的如椽巨筆,劉心武通過回復郵件,寫下了他對曹公的由衷敬意:“您的嘔心瀝血之作《石頭記》(《紅樓夢》),到21世紀得到越來越多的國人——特別是1990年後誕生的一代——的欣賞與認知,您可含笑于九泉!”

  新讀紅樓,劉心武的幾個﹃但是﹄

  生之謎/

  生辰尚無直接史料 但不妨礙紀念偉大

  2015年是曹雪芹誕辰300週年,作為著名紅學家的您會以怎樣的方式來紀念?

  劉心武:實際上,曹雪芹的確切生辰現並無直接史料可認定,認為他生於1715年只是一種推測。周汝昌先生曾考證出,曹雪芹生於雍正二年(1724年)閏四月二十六日,那到今年就還不滿300年。但這不妨礙我們在何年紀念這位偉大的作家。

  我最近根據在寧夏和上海的演講整理出兩篇關於曹雪芹和《紅樓夢》的長文,也有紀念這位偉大作家的用意。

  作為《紅樓夢》的癡心讀者和資深研究者,對於曹雪芹,您最想説點什麼?

  劉心武:我最想説:您的嘔心瀝血之作《石頭記》(《紅樓夢》),到21世紀得到越來越多的國人——特別是1990年後誕生的一代——的欣賞與認知,您可含笑于九泉!

  有人認為,做曹雪芹的研究,和做《紅樓夢》這部文學作品的研究,還是有不少區別的。您怎麼看這二者的聯繫和區別?

  劉心武:紅學有許多分支,曹學是其中的一個分支,有助於讀者閱讀欣賞《紅樓夢》。各分支的研究都應該採取科學方法。當然科學方法也是多元的,不能只允許一種或幾種存在。我的研究大體屬於探佚學這個分支,我採取的兩個方法是國際上很流行的,一是原型研究,一是文本細讀。

  著之疑/

  允許不同觀點並存 但讀者不必太關注

  關於《紅樓夢》的作者,一直都有很多説法,甚至有人認為,《紅樓夢》並非曹雪芹所著。

  劉心武:一般讀者可以只閱讀《紅樓夢》,而不必太關注紅學研究中的紛爭。但偶爾涉獵一些相關文章著作也無妨,起碼可以增添對《紅樓夢》的興趣。雖然我認同“《紅樓夢》作者是曹雪芹”這一學術研究成果,但對其他論述,如“《紅樓夢》的原稿是明末清初洪昇寫下的,後經曹雪芹整理成書”這類觀點,雖然到目前還不信服,卻也持尊重的態度。紅學研究是公眾共用的學術空間,應該允許各種不同的觀點並存。

  您最新的《紅樓夢》閱讀心得和發現,是什麼?

  劉心武:人民文學出版社今年1月推出了我研紅成果的最新選集《劉心武談<紅樓夢>》,其中有許多篇幅談及書中的小人物,這書在3月又有加印。

  讀之惑/

  紅樓夢書可以不讀但不可以不尊重

  廣西師大出版社去年在網上做了一個調查:那些你死活都讀不進去的書。書單上《紅樓夢》赫然在列,而且還位列榜首。很多文化學者為此心生憂慮:經典名著是否正在與當代讀者日漸疏離?作家王蒙更是直言:“讀不進去《紅樓夢》是讀書人的恥辱。但也有人覺得,閱讀《紅樓夢》需要一定年齡的時機。而且現代社會人們精神文化産品選擇很多,不讀《紅樓夢》也很自然。對此,您如何評價?

  劉心武:實在讀不下《紅樓夢》,不讀也罷。你可以不讀,卻不可以不尊重《紅樓夢》。

  在您看來,如果想要較好地領悟《紅樓夢》,應具備哪些基本素養?

  劉心武:不一定。任何識字並自願閱讀的人士,都可能從中獲益。閱讀《紅樓夢》不應設置門檻。

  傳之傳之要要/

  歡迎“聽”紅樓但必須尊重著作權

  技術的進步並之快節奏的生活,催生了“聽”紅樓的現象,且影響日深。記者便聽説,有愛好者在跑步的時候聽您在百家講壇上解説《紅樓夢》的原聲,此外,您有關《紅樓夢》的文章,也被人在網上念讀給聽眾。不知道,這些“有聲”的紅樓是否經過您的授權?

  劉心武:最近有人跟我説起過這事,我會進一步去了解。我歡迎以任何方式推廣我的獨創作品,但前提是必須尊重我的著作權。

  人們不願閱讀紙質小説,卻願意聽小説,聽別人解讀,對此您怎麼看?

  劉心武:聽讀是很好的文化接受方式,年輕人尤其喜歡。我能理解。但是,我覺得聽讀後如果覺得那個作品不錯,再去買書來翻翻,也許更能獲益。

  很多人喜歡1987年版的《紅樓夢》電視劇,認為近些年拍的版本很差。對於紅樓夢的影視化,還有人認為,影視永遠無法完全表達其的精髓。您認為呢,您會看1987年版的電視劇嗎?

  劉心武:我也覺得,到目前為止,1987年王扶林導演的那一版很好。超越它似乎很難。但我相信以後終將有超越它的影視版本出現。

  華西都市報記者張傑

  實習生沈羽婷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