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9日,首都師範大學全球史研究中心與北京大學出版社共同舉辦的北大博雅講壇讀書沙龍“檔案 故事 歷史——新文化史三人談暨《檔案中的虛構》新書發佈會”在首都師範大學舉行。本次讀書沙龍為北大博雅講壇系列之一,由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岳秀坤主持,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劉北成、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程美寶,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史所研究員俞金堯出席並參與討論。
《檔案中的虛構》為北京大學出版社近年陸續推出的“歷史—人類學譯叢”中最新的一種,以16世紀司法檔案中的一種特殊文獻——赦罪書(pardon tales)——為主題,分析其制度運作、講述者、書寫者、審閱者的種種表現,求赦故事的敘事結構和技巧,以及其中女性的聲音等等。自80年代出版以來,本書被學界公認為新文化史研究中“非同凡響的典範”,“展示了我們這個時代最具創造力的歷史學家是如何從事歷史研究和寫作的”。作者娜塔莉 澤蒙 戴維斯(Natalie Zemon Davis)生於1928年,目前仍活躍于歷史學界,任普林斯頓大學Henri Charles Lea榮休教授,兼任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歷史系教授,著作等身,其另一部名著《馬丁 蓋爾歸來》亦收入“歷史—人類學譯叢”,頗受學界好評。
本次活動圍繞“檔案與歷史”“故事與歷史”“新文化史的可能性”等幾個主題展開。劉北成教授從《檔案中的虛構》一書出發,詳細論述了“故事的講述”(storytelling)和“故事的講述者”(storyteller)之起源,及其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歷史學家中重新獲得的重要意義,認為體現了當時從“科學的”歷史學轉而注意到歷史的文學維度這一學術思潮上的重大轉向。劉教授指出,作為新文化史的旗手人物、一個傑出的“故事的講述者”,本書作者娜塔莉 戴維斯尤其擅長髮掘檔案和文獻中的故事,並進而“製造”新的故事,為歷史研究在一個嶄新的層面上展開提供了啟迪和借鑒。
程美寶教授介紹了英國家庭史大家勞倫斯 斯通(Lawrence Stone)的一篇劃時代的文章《敘述史的復興》(The Revival of Narration)與《檔案中的虛構》面世的學術背景,進而提出,“檔案”是歷史研究的前提,但這本書提醒歷史研究者,在運用檔案之時需要對其背後的“制度”“文體”“結構”“目的”等有所察覺,在“事實性”的內容之外,為檔案研究和分析引入“虛構性”和“文學性”的新認識。
俞金堯教授談到語言學轉向為歷史研究者帶來的新思考,認為無論是歷史學家的著述還是其研究對象,以及檔案等研究資料,都藉由語言來表述,不可避免地具有主觀性。因此歷史研究中需要分析文本形成的過程,並將其置於時代背景下解讀。這也是《檔案中的虛構》為我們提供的重要啟示。
歷史—人類學、微觀史、科技文化史、作為史料的圖像等等與新文化史相關的諸多問題也在本次活動得到深入討論。三位學者一致同意,新文化史內涵豐富而廣泛,其興起也並非旨在取代既有史學流派,而是嘗試提供多樣化的方法和視角,使歷史研究和寫作呈現百花齊放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