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新金融,新生態 :網際網路金融的框架分析與創新思考

時間:2015-06-23 09:25   來源:鳳凰網讀書

  中信出版集團 2015年5月出版

  網際網路金融是未來金融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是金融發展的必然方向。本書作者作為金融行業的從業者、專家以及網際網路金融浪潮的親歷者,從歷史視角剖析金融的本質,解讀國內外的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現狀,並輔以大量案例分析網際網路金融的多種模式:從國內的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的生態系統再到國外的Lending Club、PayPal……

  傳統金融如何加速轉型、突破瓶頸不被淘汰?網際網路金融如何規避金融風險,真正做到安全、便民、普惠?作者在書中給予了詳盡的解答,並創新性地總結出了網際網路金融的兩種金融業態、三個屬性、四維空間、五種核心競爭力、六大發展趨勢和七個公式。此外,還對構建中國網際網路金融監管體系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更是將對網際網路金融的理解上升到哲學層面,極具參考價值。它將幫助建立起網際網路金融新的分析框架和創新範式。

  序:新金融發展的未來空間

  在中國經濟走向新常態的轉型中,在中國經濟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發展中,在中國金融業向支援實體經濟、創新驅動的轉換中,網際網路金融異軍突起,成為中國金融業的新增長點和新亮點。網際網路企業跨界金融發展出一批基於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的新模式、新業態、新平臺,傳統金融機構也在奮起直追,對接與融合網際網路金融的模式,讓金融更好地服務於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個人。這也讓普惠金融的理念重新回到了大金融的視野,成為金融業的新藍海。網際網路金融源於技術創新、市場創新、工具創新,它改變了金融業的發展取向、釋放了被壓抑的金融需求,一開始就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2012 年以來,國內網際網路金融創新不斷加速:第三方支付、P2P(網際網路金融點對點借貸平臺)、眾籌、網路銀行、大數據徵信、網際網路理財等新金融模式紛紛出現、競相發展。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投資融資極為活躍,新聞報道、論壇峰會接連不斷。網際網路金融已經成為金融行業甚至全社會關注的焦點。2014 年網際網路金融實現了突破性進展,“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新年伊始,李克強總理考察了首家網際網路民營銀行—微眾銀行,並提出要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闖出一條路子,給普惠金融、小貸公司、小微銀行的發展提供經驗,要降低成本讓小微客戶切實受益,倒逼傳統金融加速改革。微眾銀行一小步,金融改革一大步。

  全面深化金融改革是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會議提出了“發展普惠金融,鼓勵金融創新,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和産品”。網際網路金融是普惠金融的有效實現形式。網際網路具有開放、平等、共用、去中心化和分佈式等特點。這為便捷、低成本、高效地實現由儲蓄到投資的轉移功能和金融服務小微企業和居民的普惠金融功能提供了新時代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

  網際網路金融的本質依然是金融。網際網路金融不改變金融的本質,改變的是金融的實現形式。金融的本質是貨幣時間價值的配置及價格發現,解決的主要問題是資金供求雙方匹配的實現渠道、價格和由此而産生的風險控制(簡稱“風控”)問題。在資訊技術落後、資訊獲取能力不對稱的時代,金融仲介是必需的;在資訊技術跨越式發展的時代,資訊獲取的成本大幅度降低,資訊技術構建起金融價值傳導網路,這催生了個性化的資産,也為點對點的融資提供了技術基礎。

  因此,在各種新型技術廣泛應用的今天,網際網路金融應運而生。它是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和行動通訊技術為用戶提供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既包括傳統金融機構通過網際網路開展的金融業務,也包括網際網路企業利用網際網路技術跨界開展的金融業務。網際網路金融的爆髮式增長,一方面反映出中國金融體系長期存在嚴重的金融抑制現象;另一方面更預示著新金融的未來發展空間。

  從法律和契約關係看,金融是居民財産運用的一種權利。過去對於居民財産自主權的應用管制太多,對小微企業的融資限制太多,因此導致金融抑制。今後的改革應該是放鬆管制,加強監管,守住風險防範底線,要更多地發展直接金融;應該尊重居民的財産權利,鼓勵市場創新,疏通投融資渠道。網際網路金融正好可以釋放市場融資需求和能力,讓大家都有合適的投融資渠道。尤其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方面,網際網路金融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方式、新的資源。P2P、眾籌拓展了小微企業、創意項目的金融服務邊界,網路銀行、直銷銀行降低了小微金融服務的融資成本。其內在機制是通過大數據技術、雲計算技術實現信用風險的精準定價與匹配,讓信用具有價值,讓數據成為資産。

  “新常態”已經成為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的集中概括,而網際網路金融則是未來金融發展的新常態。2014 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全面闡釋了“新常態”的九大特徵。“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一些新技術、新産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生産小型化、智慧化、專業化將成為産業組織新特徵”。在經濟新常態下,為促進經濟平穩發展,我們需要尋求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提高經濟增長效率,其核心是促進科技創新和為社會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金融尤其是網際網路金融將發揮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要以發展網際網路金融為契機,加速金融改革、創新體制機制、鼓勵金融創新。與此同時,要加強新常態下新金融的風險防範,建立負面清單制度,守住風險紅線,側重於機構審慎監管和消費者保護的雙峰監管。網際網路金融的各種創新模式,實際上是新金融發展的萌芽,代表新金融發展的廣闊空間。眾籌、P2P代表的是點對點的直接融資模式,網路貸款是大數據金融的成功應用,由電子貨幣向數字貨幣的演變豐富著金融産品的形態和交易手段。物聯網金融、智慧金融、自金融更是充滿無限的想像空間。

  《新金融,新生態》一書的作者以獨特的理論體系、邏輯框架和概念進行分析,為我們展示了網際網路金融的整體分析圖景。從歷史展望未來,從技術分析漸入金融分析,從金融抑制到金融創新,從應用場景到金融生態,從概念分析到現實應用,從技術路徑到未來趨勢,展示了作者對我國金融發展的大框架、大圖景、大空間的戰略思考,為我們提供了發展網際網路金融、解決問題、研判趨勢的分析範式和分析工具。

  《新金融,新生態》一書,內容豐富、邏輯清晰、獨具特色,既是作者長期對金融理論研究的總結,更是對推進網際網路金融發展實踐的昇華。基於對未來金融發展的深刻洞察力,作者論述了以三個屬性、四維空間、七個公式為核心的系統論分析框架,充滿想像地描繪出未來金融的藍圖,對中國發展網際網路金融的優勢與基礎做了詳盡的分析。在書的結尾,作者提出完善網際網路金融的治理體系,以網際網路金融構建中國金融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從金融大國向金融強國的歷史轉變,這是與中國的金融發展戰略相一致的。書中不乏很多精彩的論述,獨具特色的語言風格與表達方式;書中大量運用獨創的公式,簡單清晰、高度凝練,抓住了事物的本質。正如書中所寫,這些新金融的萌芽正在茁壯成長,並將建立起新的金融生態系統。而一旦形成生態系統,這些新金融形態就極具生命力與創造力,可以不斷地演變與進化。

  我對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充滿信心與希望。從國家金融發展戰略看,以網際網路金融為代表的新金融是未來金融的發展趨勢,有助於增強我國金融的國際競爭力。希望從事金融工作的同志們都能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敢於擔當、大膽推進新金融新生態的發展。

  是為序。

  吳曉靈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

  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