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日本文學大師渡邊淳一先生逝世一週年之際,其臨終遺作《我永遠的家》由青島出版社在大陸首次出版。
這部12萬字的自傳是渡邊淳一最後一部作品,創作于渡邊的彌留之際。不同於以往的所有作品,作者在歲月的盡頭審視人生,用充滿“小清新”的筆調,回憶了從出生到大學時代的青蔥歲月。
少年渡邊眼中的二戰
中國讀者對渡邊的喜愛除了作品本身,也源自他對中國的友好態度及對侵華戰爭的深刻反省。渡邊淳一齣生於1933年,《我永遠的家》用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描寫了作者與戰爭息息相關的童年生活,再現了戰前、戰後北海道的日常生活情境,真實地反映出了一個日本孩童眼中的二戰。和那時的所有日本少年一樣,受到媒體對戰爭的宣傳鼓吹,兒時的渡邊淳一也曾經是一個軍國主義少年,但隨著戰爭的不斷推進,物資的匱乏,食物的短缺,空襲的陰影,同學父親在戰爭中陣亡帶來的心理衝擊……親歷了戰爭的殘忍,渡邊淳一對歷史表現出了極大的反省,他曾撰文《一百種理論 不如一份良心》來批判日本政府不肯道歉的態度,而傳記中的所見所感,深深印證了這位偉大作家的“良心”。
文學大師的創作原點
作為一個文學大師對人生起點的回憶,讀者可以從《我永遠的家》中尋找到渡邊文學創作的起點。渡邊自幼對文字充滿熱情,上小學時就熱衷於以古典詩歌為內容的“搶詩牌”遊戲。他的創作才華更是在初中時就得以展露。棒球是那個年代令所有少年為之瘋狂的運動。而球技平平的渡邊卻通過撰寫球訊在同學中大放異彩。隨後,渡邊將創作的熱情轉向短歌寫作,並用較大的篇幅描寫了將他引上創作之路的文學啟蒙老師中山。“在我感受性最強的初中時代幸遇個性鮮明的中山老師,所做短歌得到誇獎並受到文學方面的各種啟迪——這些毫無疑問都成為我後來踏入小説世界的原點。”
青澀初戀奠定一生文學基調
始自高中時期的初戀是《我永遠的家》的高潮。雖然渡邊以“情愛文學”揚名文壇,但與天才少女畫家加清純子僅僅只是牽手、擁抱的青澀初戀卻成為他一生難以忘懷的記憶。戀情以平凡的校園生活開始,以戀人的死亡終結。身著血紅衣裙的少女,倒在了阿寒湖的冰天雪地之中,加清純子以這種慘烈而唯美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段初戀深深地影響到渡邊的文學創作,後來他以加清純子為原型,創作了小説《魂斷阿寒》。渡邊淳一曾坦言,他創作的靈感更多是源自自身的真實體驗。
戀人的自殺以及十年的從醫經歷,令渡邊對死亡有了不同於一般人的體會與感悟:恐懼與痛苦面前,愛,似乎是拯救死亡的唯一可能。於是,愛情便成了他文學作品中永恒的主題。
《我永遠的家》就這樣緩緩講述了作家從出生開始的青蔥歲月。遲暮之年,回顧自己的一生,年少時的家與情感,最是難以忘懷,相信這部老少咸宜的作品,會觸動很多人心底的那一根弦,成為打開通向渡邊淳一文學世界的大門。
據悉,青島出版社近日已與渡邊淳一版權繼承人及經紀人等正式簽署出版協議,獨家取得渡邊淳一23種創作于不同時期的文學作品的中文簡體字版權。讓中國讀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渡邊淳一的文學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