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下午,著名旅日作家、學者毛丹青攜新書《孤島集》現身北京單向街書店(愛琴海店),與讀者分享創作初衷及人生經歷。
《孤島集》濃縮了毛丹青在日本孤島27年的經歷,筆觸舒展靈活,用全新的角度以色識人,感悟一段段人生路程上的談笑,帶來雙語作家對於日本文化的獨特感受。該書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莫言:“毛丹青這條魚”
在評價朋友毛丹青的作品時,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説:“在我的關於日本的夢境裏,一定會有毛丹青這條魚在游動。”
毛丹青1985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之後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1987年移居日本,1999年開始雙語寫作,旅日的年月已經超過了居住在中國的時間。作為日本神戶國際大學教授,他專攻日本文化論,多年來致力於中日文化交流。
定居日本多年,加上早年做魚蝦生意和遊歷多國的經歷,毛丹青的的作品始終秉持尊重生活的態度,真實平靜地描繪人生。在新書分享會上,毛丹青説:“我的文章裏一定有人的聲音,一定有細小的枝節,是可以看到聽到的。”保持一顆平常心,是毛丹青接近真實的方式。
語言的孤島
談到為何將新書命名為“孤島集”,毛丹青説起早年因生活所迫,一度退學跟日本漁民做遠洋漁業生意的經歷:當時天天説日語,日語對於他來説,就像大海一樣,而中文卻變成了一座孤島。也正是因為天天在生活中接觸普通的日本民眾,隨意性比較強,他對日本的觀察“儘量恢復了現場的感覺”,“等身大”的視角也隨之得以確立。
正如日本學者內田樹所説:“毛丹青如草根般的視角積少成多,必定會成為一股勢力。”
描畫12種普通人,反照自己的人生
在《孤島集》中,毛丹青用藍色、紫色、灰色、水色等12種色彩描繪日常生活,從生活細節抽絲剝繭,並且將“動”與“靜”結合。“動”寫的是在行走中遇到的人物與故事,“靜”寫的是平時的所想所思。
談到《孤島集》用色彩映照人生的寫作視角,毛丹青説:“每一個色彩表達一段或是幾段經歷,目的是從日常的現場出發,描寫周邊的情景與人物。”
除了通過這些小人物的真實故事感受日本的風土人情,讀者還可以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重新獲得對自己人生的體驗和反思。
在分享會現場,毛丹青還為讀者展示了《孤島集》實體書,該書採用小開本精裝的裝幀形式,與作者潔凈淡雅的文風十分契合,為讀者帶來了更好的閱讀體驗。
分享會後的提問環節,現場讀者熱情互動,毛丹青細心地回答了讀者的問題,引導大家從《孤島集》獲得對人生、對日本社會更真切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