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新華供圖
繼四年前推出長篇小説《紫禁女》之後,“傷痕文學之父”盧新華再推長篇隨筆《財富如水》,該書分析和研究了財富所具有的七種水一般的特質。昨天,盧新華接受採訪時説,“財富如水”的體悟主要是他從賭場的牌桌上發牌時得來的,是他的切身體驗。在寫這本書時,他也或多或少用到了一些別人的經驗。盧新華認為,若要校正國人的財富觀,必須首先幫助他們認識和弄清財富如水的真相。
>>關於新作
當發牌員悟出財富之道
《財富如水》共分三卷(上卷《水性篇》、中卷《水患篇》、下卷《理水篇》)二十一章,融政治、經濟、哲學、歷史、文學、宗教文化于一體。盧新華引經據典,分析和研究了財富所具備的水一般的特徵和性質,即財富如水一樣會流動、會蒸發、會凍結、會滾雪球、會“以柔克剛”、會“往低處流”、會藏污納垢,且“能載舟,亦能覆舟”等。結尾部分對西方文藝復興以來,人類物質文明的發展史作出深刻反思,提出“換一種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建立一個傳統復興、“合天道,衡人欲”的和諧人生。
盧新華説,關於財富的話題他早就有寫作衝動,但是以小説還是隨筆的方式呈現出來一直是個難題。後來,他在報紙上以隨筆的方式發表了一篇關於財富論的文章,取得很好的反響,促使他決定用隨筆這一直抒胸臆的方式,將對財富的認識直接寫出來。盧新華説,對於財富的深切認知,他早年在美國洛杉磯撲克牌賭場時就有了。那時,他是一位資深發牌員,每天一上牌桌,閱牌無數、閱人無數外,面對一摞摞、一堆堆五顏六色的籌碼,時間長了,就有一種錯覺——偌大的賭場,一時間竟然波光瀲艷,水汽蒸騰,儼然一片財富湖泊。“這賭場其實還是個流水作業的‘屠宰場’,每個進得門來的玩家充其量也不過是些待宰的牛羊。他們在被放水或抽血前,一個個似乎還都興高采烈。有一天,我忽然就由這賭桌聯想起人世間許多其他名目的財富,以及這些財富的特點和本質。”
盧新華稱,寫這本書的知識準備他在當時就開始了:“下了牌桌,我一休息就抓緊時間閱讀古今中外許多作品,包括東西方哲學著作、佛經、各種中英文小説等。當然,寫這部書期間,我也仔細閱讀了不少政治經學著作和歷史著作,如《國富論》《猶太人的財富觀》等。”
>>關於財富
人人想發財是不能免俗
從早年放棄文學創作,到後來出國、下海經商,盧新華似乎從未停止追逐財富的腳步。談起自己的財富觀,盧新華表示,他的財富觀就是“財富如水”。對於“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説法,盧新華有自己的理解。他説:“我很小的時候就聽過這句俗語,曾經以為這樣做人未免有些庸俗。後來長大了,漸漸又覺得不無道理,至少撕開了我們人生的許多偽裝,還它一個赤條條真面目。但什麼是財?為什麼我們知道它並不總是能給我們帶來幸福,卻還要一遍遍、一群群、一代代趨之若鶩?我後來體會到,那其實是因為我們對財富的認知存在著誤區。”
在盧新華看來,國人在財富認知上的最大誤區便是以為財富可以長期佔有,並能子子孫孫永久保存下去。他説:“我看世間許多貪官和奸商的人生之舟之所以容易傾覆,一個根本原因就是他們總以為金錢劃到了他們或他們家人的存摺上,房子和汽車歸到了他們或他們家人的名下,那財富便是屬於他們的了。殊不知財富之‘水’在浩瀚的時空間流來流去,是不可能恒久地由一個人、一個家族或一個企業掌握的。依靠勤儉致富的‘凈水’尚且富不過三代,贓款和黑錢即便沒有毒害到後人,又怎能逃得過‘來得快,去得也快’的宿命?所以,若要校正國人的財富觀,首先必須幫助他們認識和弄清財富如水的真相。”
盧新華看不慣被財富異化了的當代眾生相,所謂“錢在銀行,人在病床;錢在銀行,人在班房;錢在銀行,人在墳場”是也。他説:“處在一個人人都在想發財的時代,也許我只能説,雖然我們人類常常以高級動物自詡,其實還是不能免俗。”
>>關於文學
努力承擔社會責任
32年前,盧新華正在讀大學,發表了小説《傷痕》,一舉成名,由此引領了一場“傷痕文學”運動。對於這篇讓他成名的作品,盧新華這樣評價:“它是特定歷史條件下因緣際會的産物。它能夠打動那個時代千千萬萬的人,主要不是因為它在藝術創新上有什麼特別的貢獻,而是因為它的真——情感的真、思想的真,儘管故事和人物都是虛構的。”同時他也表示,“傷痕文學”運動肯定對當年的思想解放運動起過很大的促進作用,但許多作品在藝術形式上還是比較稚嫩的。他説:“至於我説‘傷痕文學’是短命的,主要是指它對‘文革’現實的批判會是一柄雙刃劍,當時的政治氣候和社會環境,不可能允許這樣的思潮持久地發展下去。”
盧新華自稱是個地地道道的自由寫作者,以前出國、下海經商等,主要目的是行萬里路,在讀好書本知識之外,再讀好自然和社會這本大書。“譬如這次的《財富如水》,其中的體悟主要是我從賭場的牌桌上發牌時得來的,也是我自己的切身體驗。”對於文學,盧新華至今一直堅持“文以載道”的古訓。在他眼裏,優秀或偉大作品得具備深刻的思想、鮮活的人物、如珠似玉的語言、出人意料的情節、悲憫的氣氛、大氣磅薄的道德感召力。作者對自己所處的時代有著深切的關懷和擔待。
發表《傷痕》之後,盧新華久久沒有發表作品。近些年寫了《紫禁女》等小説,卻並沒引起太大反響。對於這種巨大落差,盧新華表示,他自認為是一個能夠看得破、想得開的人,還沒有那樣嚴重的失落感。他只是想,如果他對所處的時代和社會確實有什麼義不容辭的責任,自會去努力承擔。
生活中,盧新華喜歡走路。他説,一方面可以鍛鍊身體,另一方面可以幫助思考。“我也從走路中體會到,人生有時是‘腳腳踏空,步步落實’,有時卻又是‘腳腳踏實,步步落空’。”盧新華時常關注時政和財經新聞,不愛看娛樂和八卦新聞,覺得那些新聞很無聊。
本報記者卜昌偉 實習記者鐘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