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張之洞詩文集》正式出版

時間:2008-11-19 10:03   來源:《東方早報》


  張之洞乃晚清重臣,是中國近代史上聲名顯赫一時的人物。然而,張之洞也是一位成就卓著的詩文大家,並且是近代詩壇一個重要詩派的領袖人物。

  近日,由龐堅標校整理的《張之洞詩文集》作為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國近代文學叢書》之一正式出版,全書收有文襄詩作四卷計530余首,古文二卷、駢文二卷共約50篇,另輯其逸詩佚文達65篇。

  張之洞(1837-1909),字李達,號香濤,又號壺公、抱冰。歷官四川學政、禮部侍郎、山西巡撫及湖廣總督,累官至軍機大臣、體仁閣大學士。

  在千姿百態、流派紛呈的晚清詩壇,張之洞的詩歌創作與眾不同,走的是一條“務為清切為主”的清雋雅致、情韻婉篤的路子。這種文學觀,顯然與其一本儒家正統思想而具強烈的崇雅意識密切相關。故張氏論詩,力辟險怪生澀、峭刻奧衍,與當時佔詩壇主流地位的“同光體”詩派迥然異趣殊途。嘗雲:“詩貴清切,若專事鉤棘,則非余所知矣。”又雲:“詩家當崇老杜,何必山谷?”其《過蕪湖吊袁匯簃》詩更明確表示:“江西魔派不堪吟,北宋清奇是雅音。”批判鋒芒直指以“江西詩派”為宗的“同光體”魁傑袁昶及陳三之輩。

  在當時詩壇以王闿運為代表的一味擬古復古的“湖湘詩派”及與一陳三立、沈曾植為首的險奧僻澀的“同光體”詩派的夾擊中,張之洞對近代詩歌創作理論與創作實踐的最大貢獻是“平生詩才尤殊絕,能將宋意入唐格”(《四哀詩蘄水范昌棣》)。在當日詩壇宋幟高張、唐音委頓不振的情況下,主張“兼採唐宋”,以拯救“風雅道衰,百有餘年”,“未逮元明,不論唐採”(文廷式《聞塵偶記》)的詩歌創作“品概既卑”、“文章日下”的弊病,身體力行,取得了相當突出的成就,不只今人如夏敬觀讚賞他“純學東坡,筆力矯健”(《學山詩話》),汪國垣也推崇他“由坡公直溯韓(愈)、杜(甫)”,“故能才力雄富,士馬精妍”(《近代詩派與地域》)。
編輯:胡珊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