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戰略為港澳臺打開“機會之窗”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一帶一路”成為港澳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代表委員們普遍認為,“一帶一路”戰略將為港澳臺地區打開“機會之窗”,港澳臺地區應該把握這一互利共贏的良機,積極參與到國家戰略中來。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包括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建設。
“香港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可以做很多事情。”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智思説,香港可以在協助內地融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特別是東南亞地區的經濟開發合作中擔當重要的仲介角色,把香港建成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平臺。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經濟學者劉佩瓊認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仍是內地企業最主要的國際融資平臺,將為內地企業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提供強大的融資支援。
據港交所統計,截至2014年底,內地在香港上市企業共有876家,佔香港上市公司總數的約50%,超過內地企業在海外交易所上市之和,佔香港股市全部集資額的74%。
“香港的發展應充分利用‘一帶一路’戰略,與之相配合。香港地小、資源少,如果不能跟內地配合,經濟增長空間將十分有限。”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説,“一帶一路”戰略為香港的金融、貿易、專業服務業提供了互利共贏的機遇。
對於澳門而言,“一帶一路”創造的機遇也不可小視。全國人大代表、澳門中華總商會理事長高開賢説,澳門在數百年前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站,他建議澳門進一步完善海上旅遊綜合配套設施,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建設創造更適宜的條件。
全國人大代表、澳門創世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藝良表示,澳門地域空間狹小,只有加強對外合作,才能拓展更大的發展空間。而利用好與葡語國家的聯繫優勢,積極協助中國企業開拓拉美、非洲等地葡語國家市場,擔任中國與葡語國家人民幣清算中心的角色,是澳門參與“一帶一路”戰略的發展方向。
據統計,2003年中國和葡語國家貿易額為110億美元,到2013年,這一數據攀升至1319.1億美元,是10年前的近12倍。澳門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仍有巨大潛力。
多位代表都指出,“一帶一路”及自貿區的建設對於臺企拓展市場與深化産業鏈整合是很好的機會,更有助於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
全國人大代表、福州市長楊益民説,福建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區,和臺灣的交流合作往來也很密切。福建自貿區重點要做好對臺的文章,突出自身優勢,要考慮如何協同臺灣一起運作。自貿區獲批之後,臺灣方面非常關注,不少臺商都很想加盟進來。
楊益民認為,兩岸服務貿易合作和金融創新合作是福建自貿區的亮點。下一步如何推動監管體制創新,進行實質性運作,讓進駐企業真正感受到通關便利化、貿易自由化,為企業做大做強創造機會,“這是我們的願望,也是企業家的期盼”。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説,福建自貿區除了一般性業務之外,要更加注重兩岸産業合作,特別是在金融業等方面尋找新的增長點,這是自貿區未來發展的重點之一。去年,臺灣地區銀行在閩設立分行實現零的突破,而自貿區正式掛牌後,有望迎來更多臺灣金融機構進駐。
統計顯示,2014年,閩臺貿易額124.4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11.9億美元,經福建口岸進出的兩岸人員達261萬人次。“一帶一路”戰略下的閩臺合作蘊藏著豐富商機。
“‘一帶一路’戰略標誌著中國在全球事務中向領軍者、發起者、公共産品提供者的方向轉變,是國家軟實力的積蓄和輻射,必然惠及港澳臺地區。”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觀瀾湖集團主席朱鼎健説,古代絲綢之路包容合作、互利共贏的精神歷久彌新,如何在21世紀煥發新的活力,需要內地與港澳臺地區攜手努力。(記者 查文曄 許雪毅 劉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