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第二故鄉:兩岸深度融合的“昆山試驗”
多家臺企在這裡生根。
10萬多名臺商及眷屬在這裡生活。
900余種臺灣商品每天在這裡入市……
昆山,這座坐落于蘇滬邊界的小城,因為臺商臺企臺胞而享譽海峽兩岸。
500天前,一個全新“國字號”園區的設立,讓這裡再次為兩岸聚焦。
去年2月3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設立昆山深化兩岸産業合作試驗區。這座中國改革開放的典型城市,又一次在她的發展史上繪上了一個閃光的坐標。
兩岸經濟深度融合之旅,從昆山出發。
深度合作,兩岸樹起“昆山風標”
打開昆山地圖,4400多家臺企星羅棋佈,臺商子女學校、臺資職業學校、臺資醫院等配套齊全。國家級昆山開發區、高新區、綜保區,省級花橋經濟開發區、旅遊度假區以及海峽兩岸(昆山)商貿示範區,塊塊肥沃的試驗田,只待轉型升級的“金種子”佈下。
國家戰略,昆山試驗。承載著推動兩岸經濟融合發展、轉型發展使命的昆山深化兩岸産業合作試驗區,凝結著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殷切期待。
根據國務院批復,昆山試驗區將瞄準三大建設方向:兩岸産業合作轉型升級的先行先試區、兩岸中小企業深度合作的重要載體、兩岸交流合作模式創新的示範平臺。
2013年12月,昆山試驗區部省際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23個部委共聚一堂,就昆山試驗區工作機制、各類平臺建設、兩岸服務業合作、金融開放創新、貿易便利化等方面達成共識,描繪出一幅兩岸合作的宏偉新藍圖。
500天來,來自宏觀層面的新政不斷向昆山集聚:
國臺辦賦予昆山試驗區人員一年多次赴臺簽注的便利措施,積極幫助做好宣傳推介工作,昆山試驗區成為第九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2013兩岸企業家峰會關注的重點;
商務部積極推動將昆山對臺合作的優勢行業納入ECFA後續協議商談中先行先試;
人民銀行同意在昆山試驗區開展包括臺資企業集團內部人民幣跨境雙向借款業務在內的跨境人民幣業務試點;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給予昆山試驗區設立“兩岸人才合作試驗區”等6條措施,支援昆山試驗區在兩岸人才交流合作與管理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試;
工商總局支援在昆山試驗區開展工商登記改革試點,放寬註冊資本、市場主體住所登記條件,建立市場主體信用公示系統;
質檢總局支援昆山申請設立針對高風險産品及特殊産品的檢驗檢疫指定口岸,開闢農産品入關入境的綠色快速通道;
海關總署支援昆山試驗區先行複製推廣上海自貿區改革措施,批次進出、集中申報等一批新政已開始實施;
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銀行總行分別與昆山市簽訂合作協議,給予昆山試驗區金融創新合作先行先試、支援兩岸産業合作重大項目建設等多方面支援;
江蘇省政府也專門出臺了31條政策措施,助推試驗區發展。
海協會、海基會以及兩岸企業家峰會也對昆山試驗區建設給予高度重視,建立了溝通對接工作機制。企業家峰會金融合作小組幫助協調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進一步明確支援試驗區金融創新的3方面新措施。
兩岸的意願和智慧,在昆山這塊臺資經濟生機勃發的大地上匯集;兩岸産業深度融合的創新試驗,讓昆山再次站上了一個發展的制高點。
融合創新,成就昆山“活力之城”
在昆山試驗區設立不久,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獲得國務院批復成立。
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上海自貿區的建設給了昆山人無限的遐想空間。秉承“改革、開放、創新、責任、擔當”理念,昆山人沒有憂慮于自貿區的虹吸效應,而是主動對接,迅速接受自貿區的輻射,開展制度、政策創新,實現聯動錯位發展成為新的發力點。
首批金融新政率先在試驗區落地,跨境人民幣業務試點等金融政策在試驗區試點,試驗區內企業與臺灣地區企業在企業集團內部可以開展人民幣借貸業務,臺灣地區金融機構在試驗區內可以以人民幣進行新設、增資、參股等直接投資活動。
一子激活全盤。
首筆兩岸“通匯”業務在昆誕生。去年2月6日,中國銀行臺北分行收到緯創資通(昆山)有限公司通過中國銀行昆山分行匯往其母公司的貿易項下人民幣款項。
臺企首次全面採用人民幣結算跨境業務。去年3月中旬,高新區研華科技完成幣制切換工作,成為在昆臺企中首家全面採用人民幣結算跨境業務的企業。
首家臺灣銀行在昆山設立支行。去年3月下旬,臺灣彰化銀行昆山分行獲准籌建全面經營對公人民幣業務;4月,彰化銀行花橋支行獲准籌建,成為臺灣地區銀行在大陸的首家支行。
首家臺資商業保理公司成立。今年1月29日,昆山天雄商業保理有限公司獲省商務廳批准設立,成為昆山首家商業保理公司。
截至今年5月底,昆山試驗區已有200家臺資企業集團開設人民幣雙向借款賬戶,雙向借款規模達81億元,為臺資企業節約融資成本近2億元。
利用金融新政,超過50家臺資企業集團在昆山試驗區設立或籌建大陸區域總部。
創新試驗向各個領域推開。
突破土地、資源、環境等瓶頸制約的“區鎮聯動”戰略在試驗區全面實施,實現責權統一的省直管縣和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穩步進行。
更多的“堅冰”在試驗區被敲破。昆山的臺資企業或臺灣人士可以參與申報人才項目和資助計劃;來自上海自貿區的區區貨物快速流轉與“集中預檢驗、分批核銷放行”等通關模式引入試驗區;國家級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綜保區開展全球維修業務試點和昆山試驗區享受國家級開發區外資審批許可權等紛紛落地試驗區。
吳伯雄、江丙坤、蕭萬長、林中森、陳添枝等臺灣政商學界人士都對昆山試驗區及兩岸産業合作寄予厚望。臺商們認為,昆山試驗區獲批設立是大陸擴大改革開放的又一個信號,在當前産業轉型、臺商發展面臨很大壓力的背景下,大陸方面能有這樣一個創新思維,令人欽佩。
同創同建,崛起臺商“精神家園”
30年前,昆山自費建設開發區,走向改革開放前沿。
30年後,國務院批復在昆山設立“深化兩岸産業合作試驗區”。
30年間,昆山建起了一個個令同類城市無法比擬的園區載體和創新載體,“國字號”開發區由1個增加至4個,並擁有2個省級開發區——花橋經濟開發區和昆山旅遊度假區,建立了十大特色産業基地。
園區疊加和“昆山服務”的深入人心,讓昆山連續多年成為臺商“綜合實力極力推薦城市”。目前,昆山已經是大陸臺資最密集的地區之一,累計批准臺資企業4400多家,總投資額500多億美元。
5月下旬,臺灣《天下》雜誌公佈了臺灣2013年度製造業企業排行榜。在綜合排名50強中,鴻海精密、奇美實業、正新橡膠等19家企業均在昆投資興辦企業,佔比近四成;在製造業企業稅後純利潤排行前50強中,在昆投資企業有15家。
産業深度合作,激起心靈相擁。
在昆山,大街小巷隨處飄逸的“臺灣味道”,讓“小臺北”變得名副其實;融進臺灣精髓的教育、醫療,化解每一位臺商最關心的生活問題;以“服務無止境、滿意無終點”為核心的昆山“168服務”,努力化解每一位臺商的工作難題;一處處臺灣傳統民俗文化場所,讓“無根的蘭花”,從此不再四處漂泊。
昆山積極行動,力求將這座臺商的大陸“精神家園”建設得更加完美,滿足臺商更高層次、更寬領域的需要,讓臺商真正找到“人在故土,家在身邊”的感覺。
2005年,昆山臺商共同捐資1億多元人民幣,重建昆山慧聚寺引入媽祖文化,慧聚寺也因此成為華東地區首個以“閩臺”風格規劃建設的寺廟,帶來了臺灣傳統民俗文化。
尋找兩岸文化的認同,擁抱最深的歸屬感。去年5月,第二屆海峽兩岸(昆臺)文化交流月活動揭開了新一輪昆臺文化交流合作大幕,向臺灣各界展示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多元融合”的昆山形象。
2013年9月,與臺灣“元宵燈會”遙相呼應的昆山燈會品牌——海峽兩岸(昆山)中秋燈會璀璨亮燈,成為昆臺“闔家歡”的大聚會,兩岸文化藝術的精品展。一場場精彩的活動,一次次文化的碰撞,將臺商大陸“精神家園”建設不斷引向深入。
同享同一座城市,共建同一個家園。“昆山試驗”,正在展現兩岸深度合作的更多內涵和精彩。
敢於爭第一、勇於創唯一,秉承著新“昆山精神”,昆山人正承擔國家使命,勇毅篤行!這是我們的責任,更是城市的榮耀!(茅玉東 史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