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要聞播報

東莞百餘臺商集資建賣場 “大麥客”初現規模

2011-04-28 15:16     來源:華夏經緯網     編輯:白皛

  在東莞的臺商群體,將於5月底進行一場新的商業試水——通過位於東莞東城區的大麥客倉儲式批發賣場(下稱大麥客)來進行出口轉內銷的轉型。它由130多位臺商共同集資而成,除了它本身具有的商業賣場特性,它還有更多的內涵。

  縱觀整個大陸的臺商內銷轉型,眼花繚亂的平臺背後卻是一脈相承。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會長、臺升國際集團董事長郭山輝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內銷轉型方面,東莞臺商做了許多大膽的嘗試,今後,這些成功經驗將向全國進行推廣,實現整個大陸臺商的轉型升級。

  將推向全國的“麥客”計劃

  大麥客商貿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李春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透露,大麥客的最初選址在東莞道滘鎮,但為了一炮打紅,更具影響力,最終選定東莞城區內,人流量更多、消費更旺,但租金也更高。

  據介紹,大麥客共有三層,一、二層為超市,三層為臺博商貿城,這裡展示來自臺灣的精品及臺商轉內銷的商品,並接受大批量的訂單採購。

  資料顯示,目前在東莞有6000多家臺商企業,其中4000多家為純粹出口型企業,2000多家已經進入國內市場。這幾年來,東莞臺商協會一直在向所有臺商企業灌輸一個理念:全球最大的內需市場在大陸,大陸消費者對高品質的商品高度期望。

  正如該協會編印的一本轉型雜誌封面上所寫:“轉型升級是硬道理”。然而,轉型並非易事。

  如一家給世界名牌箱包做代工的臺商企業,為了內銷,特別創建了一個內銷品牌,其箱包採用的技術與世界品牌毫無二致,花了2000多萬人民幣在全國9個百貨公司布點推廣,但結果卻是全部又收回來。

  它是當地137個臺商共同集資3億港幣才孕育出的平臺,參股股東都可以把自己産品拿來銷售,既是貨源方又是股東,這也意味著,這個賣場可以保證貨源的穩定和價格的合理。

  據李春才透露,計劃未來5~7年,全國將會有十幾個大麥客建立起來,最快在7年內規劃輔導上市。另據了解,在東莞臺商協會的規劃中,南寧、武漢、天津等城市都已在考察計劃之內,最終目標是構建起一個覆蓋全國的臺資企業內銷網路。

  一位大麥客的股東告訴本報記者,他來東莞已經20年,一直從事鞋的加工出口,現在想轉型內銷市場,所以入股大麥客,看重的就是這個平臺作用,“我們生産鞋子,一方面給國外貼牌出口,一方面送到大麥客內銷。”他説。

  但是,對於廣闊的東莞市場以及此後的全國市場來説,佔地面積巨大的大麥客畢竟佈局有限且成本高昂,為了擴大商品的銷售面積,“麥客”計劃中還包括正在籌劃中的小麥客,小麥客更像是7-11便利店,將銷售從大麥客中精選出來的生活必備品。在未來,小麥客將跟著大麥客全國佈局。

  政府支援的軍團作戰

  據悉,東莞臺商的大麥客項目,由時任東莞臺協會長葉春榮在去年臺博會期間所披露。也只用了短短一年時間,它便發展至現實層面。同為大麥客執行董事長的葉春榮表示,多虧東莞市政府給轉型升級項目開綠燈。

  東莞東城街道黨委書記黃少文曾表示,政府所開的任何一盞綠燈,都是在法律、法規允許下進行。而要開的第一道綠燈,是要突破兩岸一些限制性規定,對大麥客進行政策上的支援。

  以維他命為例,在臺灣屬於保健品的它到了大陸卻屬於藥品,必須要有藥監部門審批才能上架,進口通關時進行協調處理。

  黃少文也透露稱,就直接從臺灣運過來的産品如何實現保稅物流轉運的問題,東莞市委常委、副市長江淩也曾親自找過海關協商。

  而除了東城區政府,東莞臺灣事務局、外經貿局和檢驗檢疫局等相關部門,都專設團隊為大麥客項目服務。

  即便如此,無論是大麥客還是小麥客,或者是其他的零售企業,都難以回避渠道問題,根據歷史經驗,對於錯綜複雜的國內市場渠道,無論是從事出口的臺商、港商,或是內資企業,往往找不到北。

  據了解,目前已經有100多家廠商貼了大麥客的品牌在超市內銷售,同時,大麥客在採購上採用買斷的方式,這樣就避免了廠商最為擔心的退貨問題。

  大麥客在原則上以臺商生産的優質産品為主要銷售目標,同時引入國際260個大品牌,“大家做內銷不再單打獨鬥,而是軍團作戰。”大麥客商貿公司董事長、東莞臺商協會原會長葉春榮説。

  而與國內幾乎所有超市賣場不同的是,大麥客為了增加轉內銷産品的競爭力,特別減少了超市內每種品牌的商品種類。比如説在普通超市內,一個衛生紙的項目之下可能有十幾個品牌,每個品牌有5~6個規格種類,當一個顧客想購買衛生紙時,相當於經過50~60種的過濾,品牌間的激烈廝殺不可避免。

  同樣以衛生紙為例,大麥客僅有2款被挑選出來的暢銷品牌,同時價格被降到最低,“我們相同性質商品的重復性低,可集中重點銷售,大幅度提高商品的回轉率。”李春才説。

  但大麥客也有令部分臺商望而卻步的地方,比如説大麥客採用了類似于麥德龍的會員制,會員每年還要繳納300~350元方能進入購物。李春才解釋稱,會員制就是抓住顧客心理,買的越多越便宜。

  據了解,這種模式參考了臺灣的好市多超市,好市多年費為1200元新台幣,平均每單消費在10000元新台幣以上,很多會員從周邊城市驅車來買。但這種模式能否被大陸消費者所接受,可能還要等到開業之後才知道。

  但有些廠商已經顯露出對該模式的憂慮,一位做石頭彩繪的臺商企業告訴本報記者,這也可能會過濾掉部分購買機會,減少客流量。

  臺商轉型升級三個平臺

  大麥客僅僅是臺商轉型內銷的步驟之一,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令多數臺資企業遭受重創,外銷訂單大幅衰減,而那些以大陸市場為主的臺資企業,反而受惠于內需政策的激勵而逆勢上揚。

  由此,東莞臺商協會提出了臺商轉型的三個平臺。除了進行轉型升級的輔導平臺,為了協助會員企業降低成本,從而構建物流平臺,此外便是成立大賣場,讓臺商的商品除了外銷還可以做內銷市場的內銷平臺。

  葉春榮借鑒二三十年前臺灣專業機構輔導企業度過經營困難的做法,將臺灣諸如生産力中心等近十個機構引入東莞為企業轉型升級做診斷輔導,其診斷費用80%由東莞市政府補助。

  據了解,到2010年底,有360多家臺資企業進行了診斷,其中近100家進行深入輔導。受診斷輔導的企業平均獲利增加了70%,産量提高了30%,用工減少了10%,直接效益增加7億多元,內銷則新增19億元。

  東莞臺商協會現任會長謝慶源又為此增加了示範環節,從轉型升級的企業裏面挑選較好的企業建立示範性工廠,並開放給同行參觀,以拋磚引玉。

  除了廣東東莞,上海、福建泉州、江蘇昆山、浙江嘉善也是臺商密集地區,僅昆山就有3300多家臺商投資設廠,昆山也採用了診斷輔導的平臺模式,引入臺灣電電公會(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其輔導的內容包括碳足跡綠色行銷和運籌物流等。

  東莞市臺灣事務局局長遊匡正告訴本報記者,目前整個東莞臺資企業的內銷部分已經佔企業生産總值的30%,而在“十一五”初期,這個比例僅有8%。金融危機以後,臺商企業內銷的比例每年增加3%~5%。

  除了轉型升級,另外,東莞的臺商將沉澱在東莞多年的臺商資本重新激活,進行多元化的投資,包括集資興建東莞新地標289米高的臺商大廈、臺心醫院等。

  東莞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副局長葉國柱對本報記者分析説,在東莞港商和臺商轉型過程中有著不同的章法,相比于港商,臺商更善於利用各種各樣的平臺進行轉型升級,而無論形式如何,大家的目的都是一致的。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