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臺商雜誌&網路

李翰瑩 分享中華文化最美的基因

2012-06-18 15:58     來源:臺商     編輯:王思羽

  華夏文明已經走過了悠悠五千載,當古老的歷史早已湮沒于斷垣殘壁黃沙泥土中,如今的我們是否唯有從那歷久彌堅的文物遺存中,才能找些許漸行漸遠的時代余韻?

  不論是水墨畫如“清明上河圖”,還是名家書法如“蘭亭序”,亦或是大唐的風華、宋朝的高雅、清朝的精緻……每一位華夏兒女手中都握著一把文化大門的鑰匙,於是,人與人之間不必太多的交流,便能靈犀相通、習慣相同。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文化”二字,好像高不可攀,然實則卻不可限量。一間臺灣民間企業,自1988年成立以來,做文化傳播事業風生水起、投資臺北故宮數字典藏一鳴驚人、在大陸投入文化商品做得有聲有色——得意典藏(以下簡稱“得意”),這間用獨特的生物學概念開啟文化密碼的企業,把每一件美好的文物都看成是一個文化基因,並利用各種創新手段激發顧客和那些文化基因産生連結。   

  “分享中華文化最美的基因,僅此而已。”得意典藏董事長李翰瑩説。   

  分享   

  故宮數位典藏

  傳播中華文化   

  朱墻黃瓦、雕欄玉砌、皇室珍品、文化瑰寶……置身於歷史遺跡中細細瀏覽,一件件文物珍品歷歷在目,你是否在為歷史的厚重與奪目欣喜感染的同時也喟嘆文物之浩翰繁多,遺憾不能細細品味?   

  故宮的完好保存使普世民眾皆可自由觀賞華夏文化之至寶、使世人重回曆史,而如今,輕點滑鼠,故宮國寶、傳世奇作便一一展現在眼前;透過計算器,不用買票也可盡覽網路虛擬故宮——站在網路與科技平臺上的得意典藏讓歷史變得更加觸手可及。   

  1992年,正在文化傳播行業做得風生水起的李作群、李翰瑩夫婦立志要實現一個“理想”,那就是“把中華文化瑰寶的精髓,透過科技平臺,變成全人人可以分享的文化資産。”得意開始以臺北故宮為起點,著手投資故宮文物的數字化工程建設。   

  “故宮博物院的秦孝儀院長交待我們,以‘20年不再調件拍攝’為目標來定技術標準,保護文物不再多次移動。於是我們以此為標準動用了全世界最好的機器設備和臺灣團隊來拍故宮的文物。”談起二十年前的恢弘巨作,李翰瑩的驕傲之情絲毫不減。   

  單純的志向、專業的團隊,使得得意典藏早在上個世紀兩岸都還沒有所謂的“數字典藏計劃”之時,就已經成為世界先進的數字典藏先導者。滿懷一顆對傳統文化和文物的熱愛敬仰之心,以及對事業的嚴謹認真的態度、對拍攝品質的高要求,得意將全部的資産都投入到故宮的數字典藏計劃。   

  也許有理想的事業從來都不缺乏支援者,也許是被李翰瑩的“固執”與“理想”打動,在1997年人稱臺灣“數字元年”來臨的時候,臺灣非常有理想抱負的投資 

  人注資得意典藏。1999年4月8號,得意跟臺北故宮共同簽署合作“故宮博物院文物數字典藏數據庫系統”。“故宮願意和我們共用長達五十年的智慧財産權,讓我們沒有限制地展開研發之路,這就是我們的礦山。”至此,得意踏出了它文化事業中永續經營的第一步。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