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中國式”體驗行銷?
體驗式行銷站在顧客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動和關聯五個方面,重新定義、設計行銷的思考方式。這種思考方式打破傳統的“理性消費者”的假設,認為顧客消費時是理性與感性兼備的,顧客在消費前、消費時、消費後的體驗,才是研究顧客行為與經營企業品牌的關鍵。
選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來到星巴克點上一杯拿鐵,你消費的不僅僅是香濃的咖啡,藝術化的室內設計、音樂、服務生、桌椅的擺放和隨手可拿的攪拌棒等一些列細節,同時亦將安靜、愜意的休閒情調融入了你的感官中。
這家被美國《財富》雜誌評為全美10家最受尊敬企業之一的公司,很少做廣告,但卻靠體驗式行銷的奧妙在全球數不清的咖啡連鎖店裏勝出。就在大陸的經營者對體驗式行銷普遍不看好的時候,以星巴克為代表的國際快速消費品品牌,又猝不及防的打開了大陸消費者的“心”門。於是,體驗式行銷在進入大陸市場後,非但沒有“水土不服”,反而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了。
從過去的小打小鬧圖新鮮,到現在的形式多樣全面開花,按照有關專家的説法,“如今簡單的體驗式行銷已經稀鬆平常,沒有創新的體驗消費已經不能輕易打動中國消費者了。” 這年頭,大家都不能忽視體驗式行銷,大品牌都在做,你在等什麼?
中小企業對體驗式行銷的誤解
在大陸,體驗式行銷的應用還不是很普遍,多見大企業採用,而且是以塑造品牌為主。中小企業不是不想使用體驗式行銷,而是對體驗行銷存在一些理解上的誤區,導致操作失敗或望而卻步。
很多中小企業認為體驗行銷就是做好服務,或者只適合服務性企業,且是大企業的專利,需要的經濟成本、要求的操作水準都很高,離中、小企業很遠。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任何類型的企業都可以使用體驗行銷,傳遞體驗的載體也不僅限于服務,比如在産品設計上注重顧客的體驗,商品功能的體驗化設計、購買環境的體驗佈置等,有意識地塑造與消費者接觸的各個環節的體驗,就是體驗式行銷。成功的體驗式行銷是給消費者提供一種高於産品或服務、愉悅而深刻的精神體驗,服務和産品只是其中的手段、工具與傳遞載體。
在日本奈良有一家地理位置很偏僻的溫泉旅館,雖在旅遊景區內,但不通公路,到這家旅館要步行30分鐘左右,這對於習慣了以車代步的日本都市人來説很不方便。這樣一家旅館可能生意火爆嗎?可以!
高速公路旁的石板路通向這家溫泉旅館,感興趣的旅客可以把車存放在路旁專設的停車位,走上綠樹環抱、鳥語花香的小路。中途每隔500米就會有幾個用樹藤編制的藤椅供遊客休息,前方岔路口會有一位著當地服飾的村民(實則為旅館的工作人員)為遊人指路並送上幾個水果給遊客解渴。久居都市水泥森林中的遊客,産生一種恬靜的心靈感受,一路新奇怡人的美景讓遊客不覺間走完了30分鐘的路程。來到旅館,接待人員跳起的當地風俗舞蹈及有趣的待客儀式更使遊客耳目一新。風味美食,獨特雅致的臥室,晚上再洗個舒服的溫泉浴,走時旅館還會送上一隻製作精美的樹藤工藝品。這些都給遊客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體驗與回憶,甚至若干年後遊客每每提起都津津樂道,再到當地遊玩必住在此旅館。
很多例子都讓我們看到,體驗行銷不僅不是大企業的專利,更是各類型中、小企業行銷活動中低成本、高回報的行銷利器,關鍵在於你是否能靈活運用,善於挖掘。體驗行銷的資源本就在你手中,如何挖掘、利用,完全取決於你的思維。
打造“中國式”體驗行銷
“體驗式行銷”這個詞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行銷專家伯德?施密特博士在《體驗式行銷》一書中指出,體驗式行銷站在顧客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動和關聯五個方面,重新定義、設計行銷的思考方式。這種思考方式打破傳統的“理性消費者”的假設,認為顧客消費時是理性與感性兼備的,顧客在消費前、消費時、消費後的體驗,才是研究顧客行為與經營企業品牌的關鍵。
簡單來説體驗行銷就是讓消費者通過看、聽、做、思考等直接參與體驗的方式,使顧客在購買前、購買中、購買後,實際感知産品、服務的品質或性能及其帶來的愉悅的情感體驗,同時産生超越對産品或服務本身的好感與深刻印象;反過來,這些美好的體驗又會落到産品與品牌上,從而達到消費者認知、喜好産品及品牌並促成購買及重復購買,甚至非某品牌産品不買的一種行銷方式,也是企業拉近與消費者距離的一個好方法。
然而不得不提的是,這個西方傳來的行銷概念在大陸的本土實施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因為,西方的經濟狀況和中國還有很大的差距,更重要的是,東西方的文化差異使中國人與歐美人對情感體驗的定義存在著巨大的落差。大陸市場因其自身的特殊性,決定了行銷活動的相對特殊性,完全搬來西方的體驗行銷理論套用在這個文化個性極強的國度中,必然成效差強人意。在大陸實施體驗行銷應該注意以下幾點因素。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