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正鎰:臺資房企描繪兩岸鴻圖巨制
2014年,對大陸和臺灣而言又是破冰的一年。
7月7日,作為臺灣商業總會理事長,臺灣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率四十余家臺資企業來到大陸展開交流活動。
這也使得業界首次關注這家臺資房企,對於房地産業界而言,此次兩岸進一步交流具有更深層次的意義。
7月7日深夜,賴正鎰接受了觀點地産新媒體的採訪,以親身經歷闡述了他對臺灣企業投資大陸房地産的理念,表達了一位臺灣房地産從業者的觀點和態度。
“未來五年左右,在涵碧樓開到第十家的時候,鄉林會把涵碧樓在上海或香港獨立掛牌上市。”對於鄉林的未來,賴正鎰畫出一幅鴻圖巨制。
“我今年57歲,希望在80歲那一年全球有200個涵碧樓。”
鄉林的野心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身心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這是賴正鎰深愛的詩,不但是年少生活的寫照,更是他帶領鄉林一路披荊斬棘的堅持所在。
出生於臺灣雲林縣古坑鄉草嶺山上,成長于少年喪父的貧困農家,年少時的艱苦生活造就了賴正鎰堅持與執著的性格。
1975年,當時還是個高一學生的賴正鎰成立“草嶺登山健行隊”,這便是鄉林集團創建的濫觴。1980年,時年21歲的賴正鎰賺到人生第一個一百萬,成立了鄉林建設公司,開始涉足房地産市場,但這個決定卻讓他栽了大跟頭。
1986年,嗅到房地産市場復蘇契機,賴正鎰重整旗鼓,圈下臺中市漢口路地價最貴的地區。
1997年,鄉林面臨第一個十字路口。賴正鎰宣佈18億新台幣收購日月潭涵碧樓,並決心要做出臺灣前所未見的國際超星級酒店。
然而,在當時的背景下,這個決定看起來簡直就是“天不利、地不和”,更無人看好。
日月潭涵碧樓剛開始規劃,臺灣便遭遇“九二一大地震”,日月潭所在的南投縣是重災區,日月潭更淪為無人看好的過氣風景區;此外,市場存在種種質疑:過高房價能否被市場接受?規模太小的酒店如何盈利?但賴正鎰咬牙堅持了下來。
2002年3月,日月潭涵碧樓面世,當時每晚房價12300元台幣。最新數據顯示,日月潭涵碧樓住房率固定在85%以上,每月平均到訪人數超過5000人次,當中以40到55歲為最多,約佔6成,其中8%為大陸客人。
2005年,鄉林建設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在臺灣掛牌上市。
而今,鄉林再次來到十字路口。2008年,鄉林提出“1030”計劃,即10年內在大陸興建30家以“涵碧樓”命名的大型房地産綜合體,涵蓋高端酒店、購物中心等複合式投資項目,預計投資總額300至500億元。
至今為止,鄉林已進駐成都、桂林、三亞、揚州、無錫、昆明、廈門等城市。
“未來五年左右,在涵碧樓開到第十家的時候,鄉林會把涵碧樓這個品牌在上海或香港獨立掛牌上市。”對於鄉林的未來,賴正鎰還畫出一幅鴻圖巨制。
“我今年57歲,希望在80歲那一年全球有200個涵碧樓。”
從2015年起,鄉林便跨入第三個發展階段,即在日本、美國、歐洲、大洋洲等地開出200家涵碧樓,讓涵碧樓成為全球品牌,並將經營形態擴及度假休閒商務旅館,讓鄉林成為全球運營的企業集團。
儘管目標宏偉,賴正鎰卻不焦急,“跑快的不一定贏,剛剛好才有機會贏,鄉林要保持中庸速度。”
回顧鄉林發展史,從旅遊業跨越不動産市場、從興建住宅到開發國際超星級度假酒店、從臺中進軍臺北、從臺灣到大陸,每一次的轉型與蛻變,鄉林集團總是以穩健、精細為先。
青島涵碧樓的精耕細作正是鄉林穩健、精細的體現。
7月7日當晚,賴正鎰在北京宣佈,世界企業領袖高峰會青島涵碧樓論壇永久會址啟用典禮將於8月2日正式開幕,這意味著鄉林在中國大陸的第一個項目正式入市。
此前該項目曾多次高調宣佈要在2013年5月開業,至今已延期一年有餘。
“這都是沒辦法的事,必須做精細。”賴正鎰坦言,青島和南京項目延後開業,確實影響了鄉林在大陸的整體建設速度。
“這也急不得,結婚之後自然生小孩,哪一年生,我覺得不是很重要,但是幾年內一定會生。”
兩岸的差異
此次來到大陸,賴正鎰特別強調其另一個身份,即臺灣商業總會理事長,他也是用這一身份帶領四十余家臺資企業來到大陸展開交流活動。
“兩岸經濟交流放開得太慢了,鄉林是臺灣上市房企,進入大陸只有四年而已。”賴正鎰感嘆道,類似鄉林這樣經營數十年之久的臺灣房企,最大的問題就是進不來大陸。
在賴正鎰看來,港資房企最大的競爭優勢就在於香港政府相關方面的政策是放開的,“更早進入大陸房地産市場的港資房企在大陸投資如魚得水”。
但臺灣對大陸的政策則很緊張,對此賴正鎰不無意見:“臺灣對臺資企業在大陸的發展綁手綁腳,嚴重束縛了臺資企業在大陸的發展。”
早在25年前,臺灣開放兩岸探親時,賴正鎰就曾以個人身份考察大陸市場。十多年前,他在萬通地産董事長馮侖的協助下,將臺中市“鄉林帝國雙星”項目在當年四季房展會上展示。隨後,他還在江蘇昆山首次試水房地産開發,但規模很小,以後未有進一步大動作。
內地房地産市場剛剛告別黃金十年,鄉林始終在觀望。賴正鎰也坦承自己錯過好時機了:“當時我也沒想到大陸沒有受到2008年金融風暴的影響,反而在2008、2009年大幅上漲,這是我們看錯了大陸市場。”
時機固然重要,但兩岸之間緊鎖的大門也是鄉林的一大障礙。2006年,賴正鎰曾説:“我們從臺灣繞了一天才到北京,如果兩岸‘三通’之後,兩個半小時就可以。”
如今兩岸三通逐漸成為現實,然而能否進一步開放仍是臺商的最大阻力。
回顧兩岸交流歷史,2009年國臺辦發佈八項具體方案明確表示,未來將鼓勵和支援有條件的臺資企業拓展大陸市場,並參與大陸擴大內需的基礎設施和重大工程建設。
直到2011年,臺灣監管部門才同意取消上市公司不允許在大陸直接投資房地産開發的規定,並放鬆對不動産開發企業赴大陸投資金額的限制。
2014年6月28日,應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王郁琦的邀請,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如期完成對臺灣為期4天3夜的訪問。這是65年來主管兩岸事務高層的第一次正式接觸,被認為是兩岸交流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
7月7日,作為臺灣商業總會理事長,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率團來到北京展開一系列回訪活動。
“這次來最主要就是兩岸之間在談服貿協議,希望臺灣能夠盡數通過。”此外,賴正鎰透露,此次交流後,兩岸房地産市場或許有更多交流的機會。
早在2007年,鄉林集團便邀請萬科、萬通、富華、遠大等各大房企赴臺訪問,但最終沒有房企願意進入臺灣。
“王石説臺灣的規模那麼小,那麼精緻,我們不是對手。”賴正鎰認為,跟臺灣比起來,大陸房企最大的障礙是産品規劃,“大陸做的産品非常大,但是精緻度跟臺灣比起來還是有點落差”。
不過,他同時指出,大陸房企規模大,臺灣房企也不是他們的對手,這是兩岸的差異。
機遇與挑戰
關注大陸多年,賴正鎰稱他一心一意要進入的始終是北京市場。
“20年前,鄉林第一站到北京,當時是跟北京飯店旁邊的南池子街‘談戀愛’。”賴正鎰無奈道,到現在一直還在失戀中,或許有一天會成。
對賴正鎰而言,沒有在北京建一個涵碧樓太不應該了,“一定要建一個具有北京文化特色的四合院式涵碧樓,鄉林一定會完成這個。”
賴正鎰還提到,桂林是鄉林最早進入的城市,但現在連徵地都沒有完成,即便賴正鎰將長子專門派遣到桂林推動項目運作,仍然困難重重。
作為臺資企業,鄉林畢竟還是來晚了一步,未來或許面臨競爭更加激烈。
對此,賴正鎰顯得樂觀得多。他指出,臺灣同業之間的競爭已經很激烈了,何況到大陸來,能比照鄉林這樣的開發商應該不多。
“雖然有些大陸企業也在慢慢走向文化産業,並有做大項目的優勢,但是臺灣企業有很強的做精緻的優勢。”賴正鎰表示沒有壓力,並指出鄉林會走自己的方向和路線,也會創造自己風格特色的産品。
對於30家涵碧樓是否會形成同業競爭的問題,賴正鎰指出,每一個涵碧樓其實規模都不大,南京項目房間最多也才300個,青島、南京等城市的購買力都足以支撐區域項目購買,因此各地涵碧樓之間不會打架,反而都是互補的。
今年以來,市場普遍看空樓市,對於鄉林在大陸的佈局是否會受到影響的問題,賴正鎰回應稱,這對臺灣房企來講是很習慣的。
“臺灣房地産一直都不是很好,因為政府天天打壓。大陸雖然也是,但是剛性需求太強了,是沒有問題的,根本不用擔心。”
自2002年至今,國內房地産市場一直是斜線上升,開發商大多賺得盆滿缽滿,這一點從土地市場的瘋狂可得一窺。
但是賴正鎰謹慎指出,按照臺灣經驗,如果大家都沒有風險管理,只要有風吹草動、景氣反轉,這些企業都非常危險,“我看到大陸開發商並沒有警覺到房地産的危機”。
儘管如此,賴正鎰仍對內地房地産市場十分樂觀,認為“大陸房地産再蓬勃發展15年都不會有問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