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動態

臺灣品牌稱在大陸很成功 呼籲二次西進

2010-07-16 15:21     來源:華夏經緯網     編輯:張蕾

  華夏經緯網7月16日訊:據環球時報報道,“臺灣”二字在大陸的流行,讓島內看到了巨大商機。最新一期臺灣《商業週刊》稱,上海世博會吃臺灣粽,北京要蓋臺灣街,“吃的、喝的、穿的,只要是臺灣來的,就是不一樣”,呼籲臺灣廠商要抓住兩岸簽署ECFA(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大好機會,“二次西進打造臺灣品牌”。

  《商業週刊》稱,臺灣品牌在大陸人心中是一種有質感的品牌印象,這種價值感也帶來價格上的溢價。文章舉了好幾個例子,像臺灣“元祖”粽子在端午節期間打進上海世博會,大陸粽子第一大品牌“五芳齋”一個賣4元人民幣,“元祖”整整貴上3倍,而且這種情形“沿著上海街頭到處可見”。臺灣店做出的牛肉麵,比味千拉麵價格高25%;臺灣人開的巴黎春天婚紗攝影店,拍一次婚紗照一般要1萬元人民幣以上,而本地知名的照相館,一次還不到3000元。就連被冠以“臺灣”之名的烤番薯,“不管真假,就是比一般上海隨處可見的東北烤番薯貴2元”。

  據《中國時報》15日報道,臺“經濟部”自2006年開始實施“品牌臺灣計劃”,以發展多元品牌、百花齊放為目標。此前,一些知名品牌如旺旺等,已在大陸創下臺灣品牌最成功案例。旺旺集團上世紀90年代初進軍大陸,靠著生産米果搶下內需市場,使得原本在島內已經奄奄一息的廠商鹹魚大翻身,目前更入主中國時報集團等,成為港臺媒體大亨,還被《福布斯》雜誌列為臺灣第二大富豪。

  如今ECFA的簽署,更被島內認為是發展臺灣品牌的最佳時機。“經濟部長”施顏祥14日稱,簽署ECFA使臺灣進入産業轉型期,預估協議簽署生效後8年,臺灣將有數十個國際品牌誕生。他還點名臺灣宏碁、華碩以及捷安特等,“臺灣品牌建立已看出諸多端倪,且信心很夠”。元智大學教授許士軍認為,雖然許多臺商原本並沒有知名品牌,但是在中國大陸崛起的這塊市場,任何品牌都擁有13億的大市場,使得臺商有很好的機會建立起自我品牌的優勢。前不久,臺灣名品博覽會在天津市開幕,“這是簽署ECFA之後臺灣品牌第一次進攻大陸市場的大型活動”。臺灣貿易協會董事長王志剛直言,後ECFA時代,他對臺商的第一個建議就是品牌;沒有品牌,不可能打進大陸內需市場。

  比較而言,“大陸品牌”卻很難攻進臺灣市場。知名的青島啤酒曾令臺灣外省族群魂牽夢縈,過去沒有開放時,少數島內民眾從各種管道獲得青島啤酒後都如獲至寶,但青島啤酒正式進入臺灣後,市場反應卻與預期有一定的差距。這是因為國際主要品牌也都搶著進入臺灣啤酒市場,青島啤酒固然有傳統知名度,但行銷與包裝卻未必強過一些國際品牌。此外,大陸餐飲業進軍島內也大多鎩羽而歸,如知名的譚魚頭火鍋,雄心勃勃地在臺北市八德路開了一家大店,卻因為口味與經營方式未獲得臺灣消費者的認同。

  臺灣知名市場專家陳寧關分析認為,臺灣業者有著近60年的開拓國際市場經驗,臺灣精品已確立“中高品牌”的形象,進軍大陸自然較為容易。更重要的是,ECFA的簽署將為臺灣品牌帶來龐大市場,使其有機會把大陸市場作為練兵基地,為日後進軍國際打下基礎。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