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粉”瘋淘寶 島內業者:機遇挑戰並存
淘寶入導吸金是威脅?是機會
從2006年底攜手oBuy全買網開通“臺灣館”,到2009年“臺灣淘1站”正式上線,淘寶網很快攻入臺灣電子商務市場並站穩腳跟。或許馬雲自己也沒有想到,“淘寶”會影響島內一部分人的購買習慣。
也有業內人士稱,淘寶目標是三年內臺灣會員將達三百萬戶,年産值成長到三百億元,超過臺灣任何一家購物網站。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臺灣電商將做何感想?
臺灣網店現狀:模式單一 沒有競爭力
臺灣網店林林總總,五花八門,露天拍賣、金石堂網路書店等“各有門派”,有專賣二手書的,專攻轉運算命等等,遇到規模大點的網站“啥都賣”更是逼得小網店無路可走。臺灣高達八成的上班族對於投身網路創業也表示,有心投入,無力經營,雖然前期門坎、準備金及風險方面相對較低,但網購競爭日趨激烈,以兼職的方式投入,恐怕獲利並不如想像中如意。
而消費者肯定是自己便利為先,臺灣網友説,從淘寶上買一個手機電源到臺灣用順豐快遞只要兩天半,運費140元,商品本身比在臺灣買便宜很多,還可以通過網路隨時追蹤物流動態,這些細節問題,都是消費者選擇淘寶的原因。
從目前已島內投入網路創業的調查顯示,五成單月營收不到一萬元,每月營收超過十萬元者僅有百分之八。如果商品沒有特色或是提供客制化服務,不僅運作模式很容易被複製,獲利空間也有限,一旦演變成削價競爭,那島內的電商可真是欲哭無淚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