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商情快遞

連鎖業商機 尋找10年前的上海

2013-02-04 10:58     來源:臺商雜誌     編輯:王思羽

  在過去的十幾年裏,搭乘大陸這艘高速運作的列車,臺灣服務業在大陸獲得了快速成長。尤其是以連鎖加盟為代表的服務業,不僅成就了達芙妮、歐迪芬、石頭記、克裏斯廷這樣耳熟能詳的“千店俱樂部”,還成就了麗嬰房以及天福茗茶、永和豆漿等行業龍頭。而近來發展最火的85度C更是創造了短期內擴張上市的商業傳奇。

  隨著大陸“十二五”規劃有序展開及大陸城鎮化建設的蓬勃發展,大陸蘊藏的巨大消費力市場,正吸引著一批批臺灣連鎖品牌積極西進。目前,臺灣服務業第三波登陸計劃已在躍躍欲試。不過,今朝已不比往昔,不僅面臨著店租、工資的年年攀升,更有本土企業的崛起,國際資本的加入,讓這個看似遍地是黃金的市場,火藥味早已經開始瀰漫。

  面對日趨嚴峻的競爭環境,現有品牌如何保持優勢?後來者如何順利切入?兩岸企業如何連手共贏?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採訪了中華兩岸連鎖經營協會理事長王國安。

  小企業

  不要迷戀大城市

  “十年前臺商拿著500萬(人民幣,下同)來上海投資,可以做到手裏有糧,心中不慌。但是現在即使是5000萬估計還不夠一年的房租和人工費。”王國安建議,臺灣後來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最好不要再迷戀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線城市。

  但並不意味著中小品牌就沒有了機會。曾有經濟學家提到,全世界只有大陸是已開發、開發中和未開發三種狀態並存。大陸的貧富差距比較大,區域經濟發展水準參差不齊,尤其是沿海和內陸的差別,大陸經濟呈現出了“東部─東北部─中部─西部”,由強漸弱的階梯形分佈趨勢。王國安認為,這種階梯式的分佈格局,可以承接一線二線城市傳遞下來的品牌和企業,使不同規模檔次的品牌得以同一時期共同存在。

  “上海是很難進入了,但你可以找10年前的上海。中部、西部三四線城市的消費力還處在上海10年前的水準,10年前上海流行的花花公子、皮爾卡丹等品牌現在都到這些三四線城市了。同樣,很多現在看來在上海、北京發展已經稍顯過時或者競爭力不大的品牌可以選擇到內陸三四線城市。”

  “最近幾年大陸城市化水準得到迅速提升,很多二線城市的人口數量已超過700萬,三線城市的人口也過百萬。像濰坊、連雲港、銅陵、合肥、淮南等三線城市,公務員、城市商務人群不斷壯大,加之隨著網際網路資訊的發達,年輕人接受的新生事物越來越多,這個群體的消費力強,對品牌的渴求度高。臺灣有名的‘有意思’快餐店正是抓住了這一市場需求,以鄉村包圍城市的思維,逆勢操作展店策略,在別人看不上的市場當老大!因此企業不要在乎城市大小,適合你的就是最好的。”王國安説。

  經濟不景氣時更要修煉內功 

  在經歷近10年的高速發展後,近年來由於受經濟危機影響,全球經濟發展總體放緩,大陸也概莫能外。加之服務業又遭遇到租金、人事成本上升過快的壓力,連鎖服務業利潤開始出現整體下滑。

  王國安認為,這並非壞事。“過去十幾年大陸經濟一路高速成長,連鎖業搭乘這班順風車,一路發展順風又順水,基本上是開店就能賺,所以造成了兩岸連鎖業都比較不重視資金、管理、培訓、市場行銷等。反而是在經濟危機的狀況下,兩岸的連鎖業更應該努力考慮如何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務水準。”

  美國股神巴菲特有一句名言:“只有退潮時,你才知道誰在裸泳。”經濟不景氣讓企業看到了自身的缺陷,正可以利用這段時間靜下心來修煉企業管理運營的真功夫。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