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瓶頸層層制約 典當業遭遇“成長的煩惱”
典當行作為中國最傳統的金融業態,一直與老百姓的生活保持密切聯繫。金銀飾品、鐘錶、房子、車子……將貴重物品抵押以換取急需的“頭寸”,與銀行等大的信貸機構相比,典當行似乎更“親民”,也更“靈活”。
2011年中國典當業快速擴張,以上海為例,2011年典當總額為482.46億元,比2010年增加140.87億元,增長41.24%。然而在“靚麗”的業績下,典當業也並非“萬事無虞”,制度瓶頸、法規滯後以及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都令轉型中的典當業感受到“灼痛”。未來該如何突破困境、開拓創新業務,成為擺在全行業面前的一道難題
2011全行業增速迅猛
中國上下五千年,典當業的歷史源遠流長。據介紹,中國的典當鋪初見於兩漢時期,距今已1600多年的歷史,在金融史上的地位僅次於錢莊,是一種古老的有償有期借貸融資形式。
改革開放之後,國內典當業開始復蘇。1987年,成都出現了第一家典當行。1988年,浙江溫州出現了典當服務商。到1993年,國內在工商部門登記註冊的典當行已經超過4000家。其後,國家對典當行業進行了數次“清理整頓”,到2000年,國內有授證的典當行為890家,浙江約30余家,其中一半以上在溫州。2002年之後,國家對典當行的審批逐步放開,截至目前,全國已有典當公司5000余家。
業內專家表示,典當融資是一種特殊的融資方式,其本質是以物換錢,即以特定物品、財産權利質押或房地産抵押等形式向典當機構借貸。與銀行貸款相比,典當的融資貸款規模小、信貸門檻低、對客戶的信用要求也相對寬鬆。只要典當物品合法,貨真價實,動産與不動産都可以用作抵、質押,企業和個人可以將閒置的物品用來典當,使死物變成活錢,而且手續簡便,大多立等可取,即使是不動産抵押,也比銀行便捷許多。“銀行貸款一般期限較長,而典當期限通常為短期,比較靈活,能夠滿足中小企業對短期資金的需求,減少不必要的利息支出,降低融資成本。”上述人士表示。
2011年,中國信貸市場一片繁榮景象,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國內典當業的發展也令人矚目。
截至2011年底,全國共有5237家典當企業,全行業註冊資本700多億元,從業人員近6萬人。以上海為例,2006年上海典當業業務規模不足百億元,2011年上海典當總額為482.46億元,比2010年增加140.87億元,增長41.24%,典當總額連續5年兩位數增長。在業務成交筆數上,2011年總計419406筆,同比2010年增長6.88%。
目前,上海有典當企業203家(其中2家停業整頓),分支機構57家,共計260家經營門店。在這203家典當企業中2010年新增典當企業35家,全市註冊資金(按201家企業計算)為407177萬元。
從註冊資本的大小來看,上海的典當企業也有了長足的發展。201家企業中,115家企業註冊資本在1000萬元至2000萬元,數量超過企業總數的一半;其次比較多的是註冊資本2000萬元至5000萬元企業,數目為60家。除此之外,註冊資本在1億元以上的有3家,而1000萬元以下的為14家。
有分析人士表示,從2011年的業績上看,上海典當業總額連續5年大幅度增長,僅2011年度比2010年度典當總額同比就上升41.24%。各大類典當業務均有明顯增長,房地産業務、生産資料業務、民品業務、財産權利業務均增長44.4%、49.19%、25.9%、12.36%。
典當業之所以有這樣良好的業績,與外部環境趨好、經濟快速增長需求以及典當業自身的多元化努力都是分不開的。
去年,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上海市政府出臺一系列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政策、條例、意見,並且多次提到典當業在為中小企業融資方面所擁有的特殊作用,這不僅極大提振了典當業的信心,也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中小微企業向典當行進行融資的步伐,從而使得不少無法向銀行融資的中小微企業選擇向典當行融資。
同時,由於2011年車牌價格、貴金屬價格、藝術品價格等民品價格上漲幅度較大,直接影響典當業績上升,如黃金價格去年至今上漲超過30%,黃金市場火爆,這促使典當企業提高黃金典當價格,從而典當業務額也大幅度增加。
另外,更多的投資資金涌入典當業,也給這樣行業帶來了新鮮的“生命力”。統計顯示,2009年上海新設典當企業業務走上正軌並且有大幅增長,2010年新設典當企業也有多半企業開展業務,兩年新設典當企業2011年度共完成典當額47.72億元,佔全市典當比重的9.89%,如果去除新設典當企業業績,全市增長幅度為27.27%,這些數據都表明典當業績的增長與新設典當企業是分不開的。
值得一提的是,典當企業抓住機遇,努力使自身業務種類多元化,促進了市場的擴容。去年,滬上不少典當企業開設了新的典當業務,如生産資料典當業務等,大大拓展了企業的“金融産品線”。
制度瓶頸層層制約
在全行業“盛放”的背後,典當企業的危機感卻始終“揮之不去”。法律上的身份定位不明晰、監管政策的過度限制以及愈加激烈的信貸市場競爭,都令這個行業的從業者顧慮重重。
2011年以來,央行存款準備金率多次上調,中央金融機構信貸政策步步緊縮,中小企業,尤其是一些微小企業融資更加困難。得益於此,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都“借勢發力”,迅速擴大自身在信貸市場的份額,而典當業雖然也取得不錯的成績,發展勢頭卻無法與前兩者“媲美”。在不少行業資深人士看來,這種“落後”來自於制度瓶頸。
5月17日,“2012中國典當業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上海召開,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高聖平在會上表示,應從政策層面儘快確定典當立法的層次和位階。“我國典當行業目前就制度供給而言,商務部、公安部所發佈的《典當管理辦法》不僅規範層次和位階較低,而且其中規則已經無法滿足當下典當業發展的需要,制定一部典當業法或典當業行政法規應馬上提上議事日程。”
上海東方典當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福明表示,與小額貸款公司的快速發展相比,中國典當企業的發展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大的反差,究其原因,就在於現階段行業標準化體系不完善、組織化程度較低、典當業法律法規建設相對滯後等等問題。
據了解,目前典當業的身份定位是“特殊的工商企業”,而未列入金融體系。主管部門為商務部。這一身份使典當行業難以獲得銀行的支援。比如2001年出臺的《典當行管理辦法》規定,典當行可以向銀行貸款。但從實際的情況看典當企業很難在銀行獲得貸款。
與此同時,政府部門對典當行業制訂的政策是限制多支援少,極大的束縛了典當企業的“手腳”。“政府在政策上對小額貸款公司有很大的扶持,比如説,小額貸款公司可以有9個股東,而且沒有入股資金的限制。而典當行卻存在‘法人股必須大於51%,自然人股不能超過法人股’的股許可權定;對於民間投資資金只能根據資産審計報告的50%進行入股投資。這就制約了典當行在基礎設立過程中的投資資本規模,限制了自然人投入比例。”王福明表示,在這種制度下,法人對典當行的投資、註冊資金明顯不如小額貸款公司。
除此之外,中國典當行還受到“典當行不能從事對外投資”,“法人對外投資不能超過凈資産的50%”、“單筆業務不能超過凈資産的10%”的制度制約,極大的阻礙了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王福明舉例來説,“股東之間不能互相融資的”限制,就等於“投資于典當行的一位股東有閒資,卻不能直接出借給另一位股東,而必須通過商業銀行以出借的方式來獲得這筆資金的使用。”在他看來,如此刻板的規定和繁瑣的程式,只會讓投資者“望而卻步”。
“典當行的準入條件,既不能將之類同於金融機構,也不能等同於一般公司。但在把握了典當行在信用授受市場上的定位以及典當行多層次多樣化發展態勢的基礎上,對典當行的股東資格、註冊資本最低限額等的限制不宜過於嚴苛。”高聖平表示,2005年國內的《公司法》重新修改,把對公司的種種限制壓制到了最低,既然現在把典當行定位為“公司”,對其轉投資、股權轉讓、股權質押等問題,就不應該過多限制。同時他認為就典當行而言,關鍵在於典當行對當物的權力性質。只有將其界定為一種物權,具有優先於其他債權人的權力,典當行的資金安全才有足夠的保障,這對於典當行的持續經營和穩健發展至關重要。
連鎖經營模式受熱議
除法律地位“尷尬”導致企業“舉步維艱”之外,行業同質化所引發的激烈競爭,也給企業帶來越來越大的生存壓力。
近幾年,中國典當業發展加快,無論從企業數還是典當規模、收入,都有了大幅度增長,這往往給人以錯覺,認為典當業的回報率必定很高,其實不然。統計顯示,2011年上海典當企業平均息費率為2.46%,有的典當行甚至不足2%,典當規模總額前10名的企業中,息費率高於全市平均息費率2.46%的企業只有4家。“這説明典當業的很多業務都不能做到法定上限,回報率並沒有看上去那麼高,而且從連年的年審情況來看,已有不少典當企業業務中出現壞賬,甚至虧損,這已漸漸影響到典當企業的良性發展。另外,典當總額高低並不能完全體現企業經營業績的情況好壞,還要從息費率、回報率、壞賬比率、凈利潤高低等多方面判定。”分析人士指出。
實際上,息費的表現形象地證明了當前行業間、融資市場間競爭的激烈。據了解,很多時候,為了吸引客戶,適當地給予息費折扣是典當行常見的行銷方式。上海某典當行經營者認為,當前典當業務過於集中在某一或者某幾個品種,同質化表現突出,這極大地降低了典當企業的議價能力。“現在典當行業中存在業務扎堆現象,尤其是房産業務,典當業傳統民品典當業務所佔比重大於房産等其他業務的企業甚少(2011年度全市只有22家企業民品業務比重超過其他業務,約只佔1成)。”
上海典當行業協會會長吳賢達表示,典當行業的轉型已經迫在眉睫。“每家典當行都應根據自身發展,拓展新的業務領域,做到差異化競爭。”比如説房地産典當業務,某些典當行90%的量都是在做這一個業務。業內有觀點認為,無論有著多麼得天獨厚的條件,單做一項業務通常利大於弊,一旦所從事的業務市場發生大的變動,典當的生存發展被牽連難以避免。”
與此同時,業界也在不斷探索典當企業的並購重組,希望用這種方式重新分配資源、強強聯手,提高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典當研究所所長危驚濤表示,要促進中國典當業健康發展,應該實施政策傾斜,支援我國典當行業走連鎖發展模式。
“典當業屬於高風險行業,小額貸款公司快速發展,融資性擔保公司規模日益放大,民間借貸業務方興未艾,融資市場已呈現‘紅海廝殺’之勢。在這種情況下,典當業必須實現連鎖發展,才能充分應對局面。”危驚濤認為,典當業實現連鎖發展,有利於企業內部規範管理,樹立品牌形象,迅速佔領市場份額,還有利於主管部門提高監管效率和效果,形成示範效應。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典當研究中心主任韓漢君也認為,典當業發展連鎖經營,會突破當前典當企業的發展瓶頸,提升全行業發展水準。
韓漢君指出,“中國典當行不能跨省市經營”的規定是行業發展的又一大瓶頸,中國的小微企業和個人消費者廣泛分佈,典當企業也要多地布點連鎖經營,才能更好地提供融資服務。在美國,典當行及小額貸款公司約有15000家門店,其中最大的3家公司佔有近3000家門店。而中國在這方面遠遠比不上。“連鎖經營是一種高密度的通路組織,方便典當資金的放出和收回,同時,典當業早已形成了一套包括驗當、估當、折當、出當、贖當、絕當等基本業務程式,環環相扣易於管理。再加上,服務對象分佈廣泛,只有多布點才能有效提供融資服務。”韓漢君説。
除此之外,危驚濤還提出,政府應允許典當利用其門店經營小商品寄售業務。他表示,目前中國典當現行管理辦法禁止典當行經營小商品寄售業務,但在典當行新設立時又規定必須有臨街門店,且裝修考究,安全、安防一應俱全,典當行投入較大,而大多數典當行不經營金銀首飾業務便將門店閒置,即使做一點門店生意前幾年也是冷冷清清,這樣造成大量人力財力的浪費。
藝術品典當融資“説易行難”
要想在愈演愈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創新典當業務無疑至關重要。
統計顯示,當前上海典當行業70%的業務來自小微企業的短期融資需求,20%為市民理財投資需求,10%為市民應急性借款。因此,小微企業已成為典當短期融資服務的主要對象。王福明表示,典當業應創新典當品種,更好地為小微企業提供短期融資服務,在這方面,應加快構建奢侈品、藝術品典當融資市場。
根據世界奢侈品協會最新報告,中國內地去年的奢侈品市場消費總額已經達到107億元,佔全球份額的四分之一。“中國已經成為奢侈品消費大國,一些小微企業主擁有大量的奢侈品,包括名錶、鑽石、黃金、翡翠等在內,典當行在繼承發展這些業務品種的前提下還應不斷創新,拓展名包、名牌首飾、藝術品等新品種。”王福明表示,目前,名錶、鑽飾品、白玉是奢侈品典當融資市場上的前三位,今後名錶、名包和皮具、名牌首飾等將成為最新的前三甲。“不過,要想推廣奢侈品和藝術品的典當融資,還需要建立權威的評估質押融資體系和具有公信力的指數體系,避免出現假冒藝術品等擾亂市場。”
事實上,一個更完善、更權威的評估體系正在目前“糾結”藝術品典當融資的關鍵問題。一方面,藝術品拍賣市場不斷攀升的億元價格使得藝術品抵押仿佛有很大的市場潛力;而另一方面,來自鑒定、評估和變現等多方面的瓶頸卻藝術品抵押業務的開展困難重重。
據介紹,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文化産業研究所去年12月通過中國收藏傢俱樂部文化藝術品研究院與上海東方典當有限公司合作,採用“60%科學規範流程手冊+20%儀器鑒定+20%專家經驗”的架構進行文化藝術品質押融資試點,希望在銀行等金融領域全面推廣和普及,但目前這項業務的推廣卻並非“一帆風順”。
“藝術品很少能在我這裡通過抵押借出錢來,典當行的估價師看得懂古董真假和價格的人太少。雖然有合作試點的評估機構做鑒定鑒價支援,但真正能通過評估成功抵押和典當的藝術品目前還沒有成功案例。”王福明表示。
據2011年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近4000家典當行中,從事藝術品典當業務的只佔千分之五,即20家左右,而且,這一比例還在持續縮小。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從全國看,能數得上的、開展藝術品典當業務的典當行大概只有5家。而在上海的典當行中,也少有涉及藝術品典當。
上海家鑫典當有限公司就是這極少數群體中的典型代表。該公司總經理宣家鑫告訴記者,家鑫典當是上海惟一一家實際操作藝術品典當融資的企業。目前公司一年的藝術品典當融資額約幾千萬元,收益在3%—3.5%左右。而談到開展藝術品典當融資的難點時,宣家鑫直言不諱地表示,評估、鑒定人才的缺乏是制約該項業務的主要瓶頸。
“藝術品融資最關鍵的地方,就在於評估的準確與否,這就需要有專業功力的鑒定人士。而這樣的人才現在市場上太緊俏了。”宣家鑫表示,一個稱職的鑒定師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錘打磨礪”,一要看眼力,二要看品德,這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這裡經手的藝術品典當融資一般的融資比例在80%左右,之所以敢於貸款,就因為我自己一直從事藝術品收藏,有專業的鑒賞能力。”
據了解,在中國早期傳統的當鋪裏,古玩字畫一直是負責鑒定估價貨物收當與贖取的朝奉們掌眼的當家飯,充當著主營業務的角色,而且朝奉普遍都是具備商業頭腦的古玩鑒定專家。因為一件東西,估高了不賺錢,但一味的估低,遇到好東西或者行家,就會被人嘲笑沒眼力,影響當鋪和自己的聲譽。到了21世紀,現代的典當行做藝術品融資時,其價值仍然在於它的專業估價師能夠看得懂當品,了解當品的流通價格,這是典當行的核心競爭力。
在宣家鑫看來,目前促進藝術品融資典當的當務之急是培養人才,加強服務水準,但要想建立統一的鑒定標準和評估體系卻難度很大。“藝術品不同於一般商品,它的估價‘見仁見智’,即便是拍賣公司也無法保證拍品真假,更無法製作明確的價目表,其難度可見一斑。”
典當人才的“短板”問題,近年來已引起行業的普遍關注。上海典當行業協會日前發佈的《典當行業2011年度統計分析報告》就專門提出多項建議,希望通過這些措施儘快“補缺補差”。這其中包括,典當企業應給員工規劃發展路線圖,讓員工的工作水準得到實在的提升。例如從臺灣地區典當行培養典當人才情況來看,一般會送典當從業人員參加各類鑒定證書的考試(如GIA、IGI、HRD等),同時由典當行資深師傅帶領實習,培養一個熟練人才週期一般在3-5年不等,雖週期較長,但培養出來的人才基礎紮實,且又具有相當的實際經驗。
同時,企業可通過適當提高員工福利待遇、建立獎勵機制等措施以誠相待留住人才。可與大專院校密切合作,建立行業完善人才招募、培養機制。鼓勵企業大膽招募新人入行,擇優進行培養。
另外,上海典當行業也將每年加強人才培訓力度,並且對技術含量較高的業務開設學習班,進行針對性人才培訓。記者李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