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進大陸了卻臺灣米農心願 業者有更多期盼
如今物流便利,北京吃到江南的水稻,廣州吃到淮北的麥子,早已是尋常之事。可是,福建與臺灣,最近的距離雖然只有72海裏,福建的民眾之前卻不可能吃到臺灣的大米。日前,首批“登陸”的18噸臺灣大米在福州馬尾港順利上岸,隨後在福建超市上架。
米進大陸,了卻臺灣米農的心願。近年,臺灣稻米産量逐漸增多,外銷壓力逐漸增大,米進大陸,有助於防止“米賤傷農”。6月17日,大陸方面正式宣佈開放臺灣生産的大米進入大陸市場時,中糧集團立即啟動與臺灣米業經營者的洽商,並與有百年曆史的臺灣聯米企業簽訂了採購100噸臺灣大米的合同。除了福建,臺灣大米還將分送上海、大連等港口……
米進大陸,兩岸合力確保大陸消費者吃到的每一粒臺灣米都是“模範米”,大陸民眾自然歡喜。産自彰化縣、濁水溪養育的“臺稉九號米”,因米粒透明飽滿、黏性佳、口感好,是臺灣民眾的最愛。而據島內媒體報道,擺進大陸超市的每一粒“臺稉九號米”,都要經過選種、育種、專業種植、收割、烘乾、低溫冷藏等繁複工序,才有資格進入聯米企業的實驗室,接受從規格到水分、口感、新鮮度等多項檢測,符合要求的大米才能出貨。
米進大陸,臺灣業者還有更多的期盼。臺灣聯米企業董事長莊麗珠在接受採訪的時候頗為感性地説:“希望有更多品種和數量的臺灣大米在大陸市場銷售,讓流著相同血液的中國人吃到同樣好吃的大米。”大陸的米農也有自己的期盼:大陸的好米什麼時候也可以讓島內民眾嘗嘗?
一粒米,在兩岸生發了如此多的欣喜和期盼。不必再多言兩岸是怎樣的血脈相連,也不必再多言兩岸的交流往來會産生怎樣的互惠雙贏,一粒米的故事,其實就像當年開放老兵探親、“三通”、大陸游客赴臺遊、ECFA的簽署……欣喜的是長久願望終得償,期盼的是兩岸交流腳步不停、更多願望得以實現。李煒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