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林徵懋:“南極科考隊員也用我的眼鏡”
“溫州眼鏡老闆開賓士車,但他們的機器很便宜;我開的是日本車,但機器卻是賓士車的價格。”近日,導報記者參觀嘉義臺商林徵懋的眼鏡工廠,聽他講述了自己在廈門創業的故事,就在不久前,他的太陽鏡品牌“保聖”榮獲了中國馳名商標的稱號,這也是廈門第一個拿到該榮譽的太陽鏡品牌。
他的眼鏡刮不裂摔不壞
林徵懋為導報記者介紹了太陽鏡的整個生産流程,這位穿著樸素的大老闆把每個環節都細細講解,必要時還親自上陣演示,仿佛每個太陽鏡都是他的寶貝一樣。其實,太陽鏡,不就是兩個鏡片加上一個框架,能搞出什麼大名堂?
只見林徵懋拿出一卷鋼絲在一個偏光鏡片上刮了一下,完全沒有痕跡,他説這是表面強化處理技術;再拿另一個玻璃偏光鏡片,用刀子刮,還是沒有絲毫的損傷,這下他更得意了,“這個是我們跟廈大的合作成果,我在上面貼了層鑽石膜,怎麼樣刮都不會壞,是我們獨有的專利産品”。隨後,他又拿出一個小孩子戴的太陽鏡,使勁地往桌上摔了一下,又壓了壓,竟然完全沒變形。
而最讓導報記者感興趣的是一款名為“丰采”的太陽鏡,戴上它看窗外的風景,色彩竟然變得更飽滿了,紅的更紅,綠的更綠。林徵懋説,這款太陽鏡的創作靈感來源於垂釣者,因為釣魚需要讓浮標的顏色更突出。
他要為東方人造太陽鏡
林徵懋是第一個在大陸引進太陽鏡偏光技術的眼鏡業者,偏光技術就如同百葉窗一樣,能夠有效地阻隔有害光線,這是美國寶麗來太陽鏡的獨特技術,經他引進後在大陸遍地開花,林徵懋卻覺得,不能只追隨外國的技術,一定要有自己的特長。
1997年,林徵懋成立了自己的眼鏡公司,主攻內需市場,這時候,一個強烈的想法在他心裏産生了,“我想造適合東方人戴的太陽鏡,因為適合歐洲人戴的,未必適合中國人”。
外國人和中國人有什麼區別呢?林徵懋説,外國人的臉型偏窄,而且鼻子高,戴鏡片彎度大的眼鏡,看起來很好看;而中國人的臉型則比較扁平,如果戴彎度大的眼鏡容易卡在臉頰上,為此,他們研發了一項專利技術“雙曲率鏡片”,改球形鏡片為橄欖球形,而且鼻托做得更大,這樣東方人戴起來也能很有“范”。
多年來,林徵懋的太陽鏡得到不少消費者的認同,特別是南極考察隊的隊員,一直與林徵懋保持著良好的互動,每次去南極考察,都要請他幫忙抵擋極地的紫外線。
延攬“海歸”人才搞研發
林徵懋是廈門眼鏡協會的創會會長,也是中國光學標準委員會的起草人,雖然擁有這麼多榮譽,不過他卻説,眼鏡這一行,不進則退,沒有研發能力是走不遠的。
在工廠的研發室裏,導報記者也見到了林徵懋的研發團隊,有四十人之多,全部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而且其中還有海外鍍金而來的高學歷人才。林徵懋指著墻上各式各樣的太陽鏡貼圖告訴導報記者,這些都是研發團隊收集而來的,每年從三四月份開始就要生産隔年的産品,在此之前,他的研發團隊會花很長的時間收集整個世界的資訊,下一年度將流行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的太陽鏡,都要進行預測,而且還要與服飾等做搭配。
除了造型上要做收集外,眼鏡相關技術的收集也很重要,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敏感性,林徵懋可以找廈大的老師合作,也可以使用美國、瑞士的最新材料,“我們做眼鏡的,一定不能關起門來搞,吸收全世界的技術,才能一直在行業內處於領先地位”。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