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醫生詳解便秘的成因和後患
中新網12月11日電 臺灣聯合新聞網11日刊登臺灣《常春月刊》的文章,臺灣新光醫院醫師高國堯在文中詳解“便秘”的成因和後果。
文章摘編如下:
“喔咿、喔咿……”救護車的警笛聲,劃破冷冽的清晨,一路電掣風馳地急駛至醫院急診室。車上的嚴爸爸有高血壓病史與長期便秘問題,因為已經連著4天沒有“大號”,一早醒來惦記著要趕快蹲馬桶,但是,佔用廁所快1個小時了,等到太太招呼他快點出來吃早餐,卻還是沒有任何回應,家人心慌下破門而入,才發現脫著褲子的嚴爸爸早已昏倒在地。
每到冬天,跟嚴爸爸一樣,因為便秘引發中風的案例時有所聞,也讓不少人困惑──明明只是排便的問題,怎麼會引起中風,甚至引爆致命危機呢?
排便次數少且困難,就算便秘
臺灣新光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高國堯表示,食物從嘴巴吃進肚子裏,歷經胃腸道消化、吸收,長達9米的旅程,到殘渣形成糞便,從肛門口排出,約需24~72小時。
正常人每天進食、排便次數與習慣,雖各有不同,但從1天3次到1周3次,都算正常;而如果連續3天以上沒有解大便,或是解大便時感到不順暢,就算使盡力氣,也不見得能讓糞便排出,就可以算是“便秘”了。
民眾也可以觀察一下自己排出的糞便,如果是正常的便便,應該長得像小香蕉呈條狀,噗通一聲之後,在馬桶內半浮半沈。這表示糞便內部鬆軟,也就是纖維質含量足夠;至於便秘時的便便,通常是一粒一粒,像小羊糞便或是像栗子般大小,且掉進馬桶後,便迅速往下沉。
造成便秘5大因素
1.纖維、水分攝取太少:
一般人或多或少都有過便秘的經驗,大多數人是因為所攝取的纖維質及水分過少造成的。
2.疾病引起:
例如糖尿病、脊髓損傷、巴金森氏症、甲狀腺機能不足、尿毒症、高血鈣症、中風、胃腸蠕動不良、便秘型的激躁性結腸症、大腸長腫瘤造成狹窄、肛痛……都容易引爆便秘。
3.藥物副作用:
例如鎮靜劑、抗憂鬱藥物、高血壓藥、利尿劑、止痛藥、鈣片、含鐵劑的補充物、含鋁的胃藥等藥物,都可能引發或使便秘症狀更加嚴重。
4.濫用藥物:
有些人是長期濫用瀉劑、浣腸劑等藥物,影響了腸道的自然蠕動功能,或是使直腸過度擴張,從而降低對糞便壓力反應的敏感性,因而産生“頑固性便秘”或是“習慣性便秘”。
5.缺乏運動、自然老化:
在運動量少或是人體自然老化的狀態下,腸道蠕動功能減退,糞便在腸子內停留的時間太久,水分被大量吸幹;或是糞便已被推進至直腸,但是,因為排便反射變弱,所以沒有便意,糞便囤積在直腸內,而且愈積愈幹硬……
冬天真的比較容易便秘
高國堯表示,不論是什麼原因引發的便秘,到了冬天,天氣變得寒冷,身體排汗量變少,在不覺得口渴的情況下,喝水量也減少,大便中的含水量跟著降低;還有些家庭,因為老人、小孩怕冷,而開暖爐或是電暖器,也會加速體液的散失。加上冬天天冷,穿得厚重,往往懶得運動,以致腸胃蠕動不夠活躍,都可能加速便秘情況的惡化。
對於疾病或是服用藥物引起的便秘,可以在求診時向醫師反應,是否調整用藥或尋求其他的解決之道。至於一般非器質因素引起的習慣性便秘,如果症狀不嚴重的話,通常在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以及適度增加運動量之後,多半可以獲得改善。
難解問題 ,引來重重危機
便秘雖然不是嚴重的疾病,但是,如果置之不理,忽略腸道所發出的警訊,則可能演變為擾人的難解問題,甚至引來重重的危機:
▊肛裂、痔瘡:
高國堯表示,當腸道內的糞便太幹、排便困難,最常見,也是最直接的傷害,就是導致肛裂、痔瘡。肛裂或是痔瘡的患者,常因害怕大便時的疼痛與不易,潛意識裏排拒上廁所,拖得時間愈久,糞便愈乾燥,也愈難正常排出。
而排便困難又會傷害直腸與肛門結構,所以,究竟是因便秘而形成痔瘡,或有痔瘡而使便秘問題無法改善,治療之前,必須先找出因果關係,才能針對問題有效解決。
▊大腸穿孔併發腹膜炎:
若是糞石壓迫腸壁,因而造成潰瘍、出血,嚴重者,甚至可能引起大腸穿孔併發腹膜炎。
▊大腸憩室症:
便秘也有可能引發大腸憩室症,此病症在老年人間的盛行率很高,主要是因為腸壁肌肉層老化,而使得黏膜下層往較薄弱的部位凸出。高國堯指出,臺灣近年來此病症有年輕化的趨勢,而且以右側結腸居多。
造成發病年輕化的主因,普遍認為是飲食西化的結果,簡單來説,即是纖維質攝取不足,糞便在腸道內變得又幹又硬,使得腸道內的壓力太高而導致。輕微的憩室發炎,會出現腹痛、腹脹、噁心、發燒等症狀,如果嚴重到合併腹膜炎的話,就有立即的生命危險。
▊心腦血管疾病:
為了要使幹硬的糞便得以排出,有些患者在如廁時,使出九牛二虎之力,這一屏氣並加重腹壓的作法,容易使原本已有心臟血管疾病潛在風險的人,血壓突然上升,進而引發心絞痛、心肌梗塞、腦溢血或猝死等,致命的危機。
▊影響性功能:
長時間用力排便的習慣,也會導致直腸疲勞、肛門過度收縮及骨盆腔底部痙攣性收縮,有可能造成性慾減退或是根本無法射精。當性生活不協調或欠缺性高潮時,就會把個人在馬桶上的困擾,擴大延伸到夫妻床笫之間。
▊心理問題:
長期便秘往往會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特別是已經有肛裂、痔瘡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使得原本再自然不過的排泄動作,成了生活中不可承受之重。
腸道老化,後患無窮
雖然老年人是比較容易便秘的一群,但其實為便秘所苦的人,在各年齡層中都有。臺灣乳酸菌協會曾經在2005年的調查發現,臺灣人腸道嚴重老化,許多人深受便秘所苦,就連年紀輕輕的小學生,都有5.6%是每週排便一次以下的嚴重便秘者,如果不徹底改變生活飲食習慣,未來恐怕後患無窮。
有些青少年在嚴重便秘期間,發現青春痘好像冒得特別多;也有些愛美的女性,在便便不順的時候,感受到皮膚狀況也不太好;也有些人覺得便秘影響體內環保,不只讓人火氣變大,講話的“口氣”也變得不太好聞;而讓更多患者擔心的是,長期宿便積留在腸道中,是否會造成癌變,以致危及性命……
高國堯表示,青春痘、膚質及口臭等,是不是直接與便秘相關,恐怕還需要更多的相關研究,來加以驗證説明。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排便是人體排除廢物與毒素的重要方式,排泄管道要順暢、方便,身體功能才會健康、正常。
大腸直腸癌是值得特別關切的問題,高國堯表示,左側大腸癌常見的症狀。包括直腸出血、新發生的便秘或是腹瀉、大便形狀變細及腹痛等,這些症狀,有可能是腫瘤造成慢性或急性大腸阻塞。
所以,如果有新發生的便秘或排便習慣改變等,必要時,應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及肛門指診等大腸直腸癌的篩檢,經過醫師專業的鑒別、 診斷,才比較保險。(文/盛竹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