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首頁  >   每日新聞  >   時政新聞  >   正文

自由 從心所欲不逾矩

2014年09月10日 10:11: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永恒的自由

  自由貫穿整個人類發展的歷程

  記者:自由是人類自古以來的價值追求,但又是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鍵詞之一被提出。請問,倡導自由,代表了我們社會怎樣的價值追求和價值取向?

  韓震:自由是人類永恒的價值追求,追求自由的過程貫穿了整個人類發展史。從遠古時代,人們聯合起來抵禦自然災害,獲取相對自由;到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時期,只有少數人享有自由;再到資本主義社會提出抽象的自由概念。人生來就在枷鎖之中,無論是自然的約束還是社會關係的束縛,人無時無刻不在爭取自由。

  中國共産黨成立之初,就提出要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毛澤東同志也提出,抗戰勝利後,共産黨的主要任務,是建立一個自由平等的民主國家。這些都充分表明,自由,是中國共産黨始終秉持的價值追求和價值取向。

  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人們對自由的理解不盡相同;不同的階級對自由的理解也大不相同的,這就是自由所具有的歷史性和階級性。而馬克思認為,人的自由與發展的程度取決於現實生産力的發展水準,這説明,自由也具有相對性。

  侯惠勤:我們將“自由”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鍵詞之一,體現了自由作為人類孜孜不倦追求社會發展目標的價值取向。

  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鍵詞,“自由”有三個主要的價值維度。首先,自由是社會建設的目標,是社會發展應當達到的理想狀態。自由是積極性與有序性的完美結合,一方面要保障每個人都能自由全面發展,另一方面也要激發各個方面的積極性。其次,自由是歷史的價值取向。自由不是人天生的權利,而是在歷史中形成的。只有解決了現實矛盾,才能逐步獲得自由。最後,自由是人的發展方向,是人真正能夠在社會中獲得足夠發展空間的保障。自由不單純是個人問題,人的自由離不開社會的進步和解放。因此,個人的自由與社會的解放是統一的,不能割裂。

  辛鳴:把“自由”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鍵詞之一,反映了我們社會對人權利的尊重、對人尊嚴的呵護以及促進人發展的最基本的價值取向。人是自由的前提,而自由又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重要條件。自由包涵著“自然、自主、自覺三個層面”:首先,人要按照本性去發展、按照天性去生活;其次,要讓人能自己當家作主、自己做自己的決定;最後,人要遵循規律、遵循必然,“從心所欲不逾矩”。

  自由的實踐形態在不同的經濟社會形態背景下有不同的表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由”,體現著對人權利的尊重、對人本性的尊重,建立在人的本能要求和本質基礎上,通過勞動自由防止了資本自由的異化。

  漸進的自由

  自由釋放每個人的活力和創造力

  記者:我們倡導自由,對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有什麼樣的作用?

  侯惠勤:談到自由的意義,首先要知道什麼是“不自由”。自由的阻力主要有三種:階級壓迫、階級剝削的私有制度;一定歷史條件限制下,人的狹隘眼界、個人私欲和僵化的思想;大自然的力量。

  消除自由的阻力,我們就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是要堅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只有把握好這個方向,私有制力量對我們的奴役才會降到最低。第二是要不斷解放思想,破除狹隘眼界。思想解放者一定是大公無私的,因為他們突破了個人的利益藩籬,站在了更加廣闊的立場上。所以説,鞠躬盡瘁為人民服務的人,他們是最大的自由者。第三,要敢於正視問題,敢於接受挑戰,以虛心的精神不斷學習進取。要勇於承認我們在很多問題上知之甚少,甚至一無所知。這是獲得思想自由的最大動力,也是獲得思想自由的前提。

  辛鳴:我們為什麼要追求自由?是因為自由能讓我們按照本性去生活,不被束縛、不被壓抑、不被壓制。“自由”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基本的作用和價值就是讓社會自發産生認同、穩定、安定、和諧,這是社會賴以發展的基礎。同時,自由還能使人釋放活力、釋放創造力,而每個人的活力和創造力,又成為社會發展的源動力,促進社會生産力的發展。

  自由是社會最珍貴的價值,但自由的實現是漸進過程,是不斷改善和增進的過程。不能否認,無論從生産力發展水準、社會制度完善程度,還是從社會管理能力的角度而言,我們離實現完全自由的社會還有一定距離。但我們已經意識到了自由對社會的可貴、重要。把“自由”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鍵詞之一,就充分表明瞭我們建設自由社會的信心和決心,哪怕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韓震: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最高價值追求。社會主義限制了資本的權力,削弱了資本對人的支配,從而使人們真正獲得了追求自由的基礎。而社會主義的高速發展,又使人們擺脫了饑餓、疾病的威脅,為人們自由發展創造了基礎和條件。尤其是受教育機會的平等,一方面使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斷提升,促進了個人的自由發展;另一方面又開闊了人們的眼界,為精神自由、思想自由創造了條件,激發了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奮鬥精神。

  從這個意義上説,我們倡導自由,使人們獲得了全面發展的機會,而每個人的全面發展又必將促進全社會的共同發展,由此也推動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向前。

  有界的自由

  個人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前提條件

  記者:常識告訴我們,自由不是為所欲為。但自由有邊界嗎?自由的邊界應該在哪?是以法律為界,還是以道德為界?

  辛鳴:自由是人的自由,但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社會關係中的人。所以,每個人的自由既要通過他人的自由來實現,也要通過他人的自由來加以限制。

  人類社會中客觀存在著種種衝突,衝突導致了限制自由形態的出現。在實現自由的過程中,民主、公正、平等等價值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當人們追求自由時,首先要遵循的是公正原則;當有人想要實現過度自由時,就是民主發揮作用的時候;當自由出現衝突時,平等就顯得很重要。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整體,每一個價值觀都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法律也好、道德也好,都是對自由邊界的論證和界定,而不是自由邊界的基石和依據。我們所追求的最高自由,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而自由的邊界,就是“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韓震:自由的邊界首先是法律和社會規範。自由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這不是人類的自由,這是動物的任意性。人恰恰是有了自我認知,有了自我尊嚴,有了各種規範,才脫離了動物狀態。同樣,處於社會之中就要受到社會的規範。社會的秩序是為了維護個人自由發展而存在的,社會規範為自由提供了保障。只有尊重社會規範的約束,在法律框架下追求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不過,法律和社會規範僅僅是最低的要求,自由的邊界決不能僅僅停留於此。我們要追求的更高層次的自由,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個人的自由發展不僅不能違法,不能影響別人的自由發展,而且還要有利於別人的自由發展,構建起相互促進的關係。這才是作為價值標準的自由的涵義,是建設未來理想社會的基石。

  侯惠勤:法律是強制而有形的硬約束,而自由是無形的。人們要在法律的框架下追求自由,但法律並不是自由的邊界。

  自由是人們獲得了三種能力:認識了客觀世界、客觀規律,並自覺遵守客觀規律;在相互交往過程中,對他人始終友愛、和睦、平等,結成相互友愛的命運共同體;不斷培養、形成、發揮自己的道德力量。這三種力量都是無形無邊的,所以自由也應該是無形無邊的。

  人可以不受任何狹隘空間的束縛,趨利避害並不是人類永恒的價值選擇。真正的自由體現在自覺的獻身精神,體現在關愛的崇高情懷,體現在道德的自我約束。高度的自由,一定是把道德準則內化為自覺行動的過程,這才是真正的自由。

  本期統籌:彭波 臧春蕾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14年09月10日 06 版)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梁行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梁行

原稿件來源:人民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