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中國經濟在嚴峻挑戰中尋求平穩較快發展

時間:2008-12-03 08:1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2月2日電 題:在嚴峻挑戰中尋求平穩較快發展

  新華社記者 車玉明 江國成 劉錚

  經歷特大自然災害和國際金融危機強烈衝擊的中國經濟,在2008年保持了穩定增長的勢頭。面對國際金融危機仍在快速擴散和蔓延的局勢,中國正在努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中國經濟是帶著連續五年兩位數加速增長的強勁勢頭進入2008年的。年初,在物價快速上漲壓力下,“防過熱、防通脹”的宏觀調控任務和穩健的財政政策、從緊的貨幣政策成為當然的選擇。

  與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汶川特大地震這些自然災害對中國經濟造成的局部影響不同,由次貸危機演變而成的國際金融危機在2008年席捲全球,成為今年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外部因素。中國經濟發展外需減弱,企業家、投資者、消費者信心持續受到影響。

  面對衝擊,中國政府在年中提出了“保增長、控物價”的宏觀調控任務,突出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這一主題。進入11月份,面對不斷演化的局勢,中國作出重大政策調整,宣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並出臺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兩年投資約4萬億元。

  “今年的經濟發展,前高後低、由升轉降,外部因素的變化遠遠超出預料。宏觀經濟政策進行了積極靈活的調整,反應非常快,力度非常大,歷史少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説。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中國經濟前三季度保持了9.9%的增速,高於改革開放30年來平均水準。其中物價調控成效明顯,6個月之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漲幅從8%以上下降到5%以下。就業總體穩定,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已提前完成了全年目標。

  此外,糧食連續增産,今年秋糧獲得豐收,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糧食連續五年增産。城鄉居民收入的實際增幅前三季度分別為7.5%和11%。災後恢復重建正迅速推進。

  “儘管形勢複雜多變,但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經濟發展的態勢是好的,我們要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指出。

  不過,面對仍在快速擴散和蔓延的國際金融危機,防範經濟下滑風險的壓力在加大。

  “由於國際經濟金融環境的急劇變化,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在不斷加大,這已成為經濟運作中的主要矛盾。”張平表示。

  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指出,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將更加明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些矛盾可能更加突出。

  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需顯著減少。歐、美、日等中國主要貿易夥伴經濟都陷入衰退,這對進出口貿易依存度達到70%的中國經濟産生直接衝擊。

  “從當前歐美經濟的走勢看,外部需求仍存在不確定性,中國的外貿出口形勢仍很嚴峻。”中國國際經濟研究會副會長張其佐説。

  中國經濟的傳統競爭力面臨逐步減弱的壓力。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志洲指出,受到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等因素影響,當前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産業國際競爭力逐步減弱,已出現了一些國際分工轉移的新動向。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把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更好地結合起來。

  張平認為,中央明確要求“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準、工作要實”,這就是要儘快採取措施,儘快見到效果。所以在今年四季度先安排1000億元中央投資,希望能夠儘快拉動經濟增長。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各地區、各部門均快速啟動和實施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四季度1000億元中央投資已大體落實到項目,這些項目在今後兩年中大約需要4萬億元投資,據發展改革委測算,大體可以每年拉動經濟增長1個百分點。

  在外需不足的情況下,擴大內需就成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主要動力。一方面,國家擴大了投資需求,開工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另一方面,更加看重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民生,擴大消費需求。

  張立群認為,當前中國經濟仍處於城鎮化、工業化加速發展時期,經濟增長有著巨大的動力和市場空間,只要迅速貫徹落實這些政策措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是能夠實現的。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