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中國經濟仍會保持較高增長率

時間:2008-11-26 10:33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認為,在新全球化時代,美國和所有發達國家已經不可能退回到過去,因為他們已經沒有生産物質産品的比較優勢。此外,他們在嘗到了用紙就可以換取物質財富的甜頭後,怎麼會願意放棄這個好處?這就是資本的貪婪本性。近來美元的強勢或許只是迴光返照。一旦金融資本大規模撤出美國,可能會引發美元崩潰。

  由於中國是生産過剩,不是金融産品過剩,所以此次危機對於中國經濟來説沒有扛不過去的大問題。而且,有較大貿易順差的國家如德國、日本都沒有大問題。由於擁有諸多有利條件,中國有能力消化巨大的過剩産能,在世界性經濟衰退中保持較高的增長率。

  發達國家喪失比較優勢

  有很多人寄望于G20全球金融峰會,認為它將成為創立世界金融新秩序的起點。我看這種良好的願望最終一定會落空。

  一是在新全球化時代,美國和所有發達國家已經不可能退回到過去,因為他們已經沒有生産物質産品的比較優勢。此外,他們在嘗到了用紙就可以換取物質財富的甜頭後,怎麼會願意放棄這個好處?這就是資本的貪婪本性。

  二是美歐的訴求不一致。老歐洲是想趁美國爆發金融危機的機會把美國從貨幣霸權的地位上拉下來,他們已經有了許多這樣的言論。所以通過G20全球金融峰會,我們看到的唯一結果就是美歐的公開分裂。

  三是美國在用經濟手段挽救美國經濟、挽救美國金融市場和美元方面已經是黔驢技窮。

  美元走強或是迴光返照

  有人會説美元最近不是很強嗎?必須看到,美元的走強與美國資産的走弱是並行的,而以往都是美元強就是美元資産強。這個反差説明美元走強是迴光返照,美元走強反映的是全球金融資産是以美元為主體的,目前美元資産要破産,金融機構必須從全球調集美元來進行清算。而美國股市正在玩過山車,道指在一週內會出現千點上下的振幅,而調入美國的美元主要都是在進行短線投資,沒人敢進行長線操作。例如,最近美國國債的收益率一度變成負值,就是大量資本涌入短期國債市場,把1-2年期國債價格炒得太高了。

  所以,美元的強勢能維持多久取決於兩個因素:一個是為清算而調集美元資金的過程會持續多久,這又取決於美國的次債危機會持續多久,我看到明年上半年就可能到頂。另一個是看美國的股市和債市還能挺多久。如果實在沒有投資價值,金融資本就會大規模撤出美國,我看如果道指破了6000點,美國的股市就可能沒救了,這也可能是美元崩潰的轉捩點。

  可能有人會説,奧巴馬是個保守型的新領導,奧巴馬上臺美國就不會打仗。這還是沒有看透政治和經濟的關係,保衛美元的霸權,從而可以使美國的金融資本攫取全球的實物剩餘産品,這是美國資本的訴求。否則,一旦從伊拉克撤軍,美國就可能無法用軍事手段來保衛美元。

  新全球化使危機延緩

  如果沒有新全球化的影響,中國在2005年就會進入傳統市場經濟式的生産過剩危機,新全球化使中國面臨的危機得以遲緩,但也在被推後以更大的程度出現。

  例如鋼鐵生産和投資在2005年就開始下滑,但是2006年到今年上半年又因為外需旺盛而出現生産和投資的高增長,而由於今年下半年以來外需急劇萎縮,目前鋼鐵企業的産能已普遍被壓縮了40~50%,直到9月份冶金設備的産量增長仍高達45%,説明仍有大批鋼廠在建。還有發電量,去年8月增長率還高達14.4%,但今年10月份已經是負4%。工業産值則從去年10月的17.9%猛降到今年的8.2%。從目前趨勢看,四季度的GDP可能會落入7%的範圍,中國經濟已經不是軟著陸了。發生這個變化的原因,從外部看是因為次債危機所引起的外需逆轉,從內部看則是因為分配矛盾所引起的生産過剩和宏觀調控的過度緊縮。

  最近有許多媒體問我,中國目前的情況是否與1998年相似。因為當時是在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政府啟動的積極財政政策,當時的財政投資連同相關銀行貸款共有3.2萬億,而目前是在美國次債危機爆發後中國政府再次啟動了積極的財政政策,首次提出的支出規模是4萬億。

  我認為,這個比較只有形式上的相似。這兩次中國政府啟動經濟最為不同的背景是,在1998年時,不論內需還是外需都是醞釀著巨大的擴張動力。在國內,從1999年開始出現了汽車和住宅的需求上升勢頭,到2003年就引出了本輪經濟增長高潮。從國際看,進入新世紀後則是新全球化浪潮的一個高峰。然而,目前的情況是內需特別是外需都在不斷走低,美國經濟可能會走出大L形,中國則是本輪投資週期已經到了尾聲,今年前10個月的新上項目投資僅增長了3.2%,如果扣掉價格指數,已經決定了明年的實際投資是負增長了。

  中國仍會保持較高增長率

  但是,我必須重點説明,中國經濟沒有扛不過去的大問題。因為我們是生産過剩,不是金融産品過剩,而且可以説所有有較大貿易順差的國家比如德國和日本都沒有大問題,因為我們所面臨的問題僅僅是怎樣把國際需求轉變成國內需求。而美、英等國面臨的問題則是怎樣把國際供給轉變成國內供給,如果他們的金融商品賣不出去,他們就買不回物質産品,他們的這個矛盾必須通過國際層面來解決。而我們只需要通過財政與貨幣政策以及政府的國內刺激計劃就可以創造出需求。

  到目前為止,中國的國債佔GDP的比重只有18%,按歐盟的標準上升到60%也算正常,所以中國有能力再發10萬億元國債,4萬億不夠就再發6萬億。如果每年的新增GDP是3萬億,那麼中國每年都有能力繼續增發2萬億的國債,這樣就可以使中國順利消化巨大的過剩産能,在世界性經濟衰退中保持住獨樹一幟的較高增長率。

  從國際看,次債危機也是中國進行産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的大好機會。因為發達國家的物質産業會在金融危機和經濟蕭條中嚴重衰退,大量企業會因為撐不下去而面臨倒閉,中國的企業可以趁這個機會到發達國家去收購技術、品牌和設備,還可以收購資源和引進人才等等。而關鍵的關鍵在於,我們必須有高瞻遠矚的眼光和完備的政策與籌劃,這樣就可以使中國在這場全球性危機之後,在世界的地位中接連登上幾個臺階。(王建)
 

分享到: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