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學者:綠營兩岸政策的亂與困

2017-07-17 14:3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針對臺巴“斷交”一個月,仍持續震蕩的島內政壇,華廣網7月17日刊載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劉匡宇的評論文章指出,臺巴“斷交”事件説明,蔡當局兩岸政策的顢頇與冷漠已走入死路。蔡鐵心“抗中”,其“後方”卻冒出一批“忽然親中派”,賴清德搶下頭香,引起綠諸侯“親中新論述”漣漪。在蔡內外交困之際,柯文哲高調登陸探索藍綠外“第三管道”並贏得高民氣,戳破了蔡的“國王新衣”。民進黨內的“務實”派與“保守”派的路線之爭,恐怕才剛開始。

  評論全文如下:

  臺巴“斷交”已有一月,仍持續震蕩島內政壇。蔡當局在“錯愕與對抗”情緒下,借機加速“臺獨”佈局;對兩岸僵局不滿的綠營諸侯,則以“親中新論述”向蔡發難。在現實的逼仄前,綠營兩岸政策陷入了困頓與混沌,也激發了多種形變和話語權爭奪。

  當前綠營兩岸政策呈現如下態勢:其一,蔡英文坐困愁城、負隅頑抗。嚴卡入口、緊收出口,鐵了心冰封兩岸;以“去中國化”課綱、“母語”教育等“滅國先滅族”;強化對美公關、迎合美國戰略以護航“臺獨”。其二,綠諸侯拋“親中愛臺”、連環發難。蔡鐵心“抗中”,其“後方”卻冒出一批“忽然親中派”,賴清德搶下頭香,引起綠諸侯“親中新論述”漣漪。其三,柯文哲曲徑通幽、“風景獨好”。在蔡內外交困之際,柯走出市政泥淖,針對蔡當局兩岸失能,善用其無黨籍身份閃避險礁、通權達變,成功訪陸延續“雙城論壇”,對蔡既是挑戰,也是啟發。

  蔡英文兩岸政策難以為繼、無所適從

  臺巴“斷交”事件説明,蔡當局兩岸政策的顢頇與冷漠已走入死路,其兩岸論述不斷重復抽象文青語匯和應激性反宣傳,兩岸操作則是“冷處理”、“冷對抗”,造成兩岸政經脫鉤、對立升高的“既定事實”。

  其一,蔡英文長期頑拒“九二共識”,論述消極、用人保守、身段僵硬,仍堅持選前政策班底和“民意”授權,卻無視“現狀”劇變,欲自欺欺人地“維持”而進退維谷。從WHA被拒之門外,到臺巴“斷交”的一系列事件,如同壓垮蔡的多米諾骨牌,使其陷入空前的合法性危機。而困囿于政治智慧和政治格局的限制,蔡被擁抱深綠的本能反應所牽引,兩岸姿態更加保守和強硬,愈發遠離主流民意,陷入飲鴆止渴的惡性迴圈。

  其二,柯文哲與賴清德這樣的指標性人物開始摸索“建設性的兩岸關係”,可見綠營兩岸話語權的動態流轉,也是警告蔡英文,綠營接班梯隊可後來居上取代之。賴“臺獨”“仇中”立場頑固,如今也喊出“親中”;而柯則堅持“走自己的路”,高調登陸探索藍綠外“第三管道”並贏得高民氣,戳破了蔡的“國王新衣”。他們的主張為藍綠選民提供了差異化選項,説明蔡的頑固不但是被主流民意厭棄的昨日黃花,在綠營內部也不得人心,陷入畫地為牢、難以為繼的尷尬。

  綠營圍繞兩岸論述浮現新鬥爭

  其一,論述之爭背後是派系競奪。賴、菊、鄭等“新係”大佬圍繞“親中愛臺”的集體論述,是在強調“臺灣主體性”基礎上尋求兩岸發展,這是對蔡英文消極的“遠中”、“仇中”、“冷對抗”路線的挑戰。另外一方面,民進黨的權力運作基於派系共治與權力平衡,“新係”圍繞2018縣市長提名和權力資源分配,已與對其忌憚有加的英派暗戰多時,自然必須利用蔡在兩岸上的失策。作為蔡的勁敵,即將任滿北上的賴清德是首個因“一例一休”向蔡開炮的綠營諸侯,又通過“親中愛臺論”和拋出“統獨公投”連發三箭,如此節奏緊湊的操作和“新係”諸侯的配合,透露強烈的“拱賴”暖身2020的信號,喻示民進黨內圍繞未來選舉佈局將有激烈絞殺。當然,老謀深算的賴清楚,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挑戰同黨現任,可能造成史無前例的執政黨分裂和政治自殺,因此連稱“現任優先”是政黨傳統,言下之意,“相忍為黨”、徐圖“逼宮”。

  其二,“溫和獨派”爭奪話語權但成長空間有限。綠營有對當前兩岸僵局存在集體焦慮的“溫和獨派”。他們奉黃信介的“統一可説不可做,‘臺獨’可做不可説”為圭臬,但“態度友善、策略靈活”。例如,賴清德希望以“親中”降低民共和藍綠的誤解對立,吁大陸有自信“通過民進黨來了解民進黨”。這一取向雖較“逢中必反”理性,但對兩岸定位的本質問題虛與委蛇,這決定了他們成長和轉身空間的局限,難以為綠兩岸論述提供結構性革新的動能。

  其三,賴清德向島內外聽眾展現“政治高度”。首先,賴“誅心”地稱兩蔣“反中”、馬英九“傾中”,認定李扁與大陸“一刀切”,急於貶抑前人同儕,是要展現自己站在臺灣地區領導人的高度“前瞻”兩岸,有能力突破“維持現狀”。其次,“親中愛臺”也是對島外聽眾釋放信號的“外交辭令”。不久前,“美國在臺協會主席”莫健秘訪賴清德,關切其思維動向,賴此次調整尺度並赴美作答,顯是表明不做“麻煩製造者”,欲淡化“反中”形象,在虛實統“獨”之間遊走而不涉立場轉圜。不過,賴稱美國認為“兩岸關係是國際關係”,對“一國兩制”發表奇談妄議,混淆視聽並利用香港問題為“拒統”背書,如此用論述謬誤販售私貨,暴露政治盲區和“臺獨”根性,恐無助於贏得大陸與美國的好感。

  不過,蔡英文面對同志壓力仍無動於衷,繼續變本加厲地“親美日遠大陸”。民進黨內的“務實”派與“保守”派的路線之爭,恐怕才剛開始。只不過,往年在選舉大敗後才出現的兩岸路線檢討,在蔡的時代卻來得早得多。

[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