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與“輸血”並重的扶貧路
精準脫貧是黨中央就全面實現小康社會而發出的一道“動員令”,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忘初心,堅決帶領廣大人民群眾為實現共同富裕的壯志雄心。
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是關鍵。脫貧攻堅戰不是論持久戰,而要通過過硬紮實有效的舉措,摘掉貧困村、貧困人口的帽子。一是提高扶貧工作者的思想意識,堅決杜絕畏難情緒和急功近利思想,牢固樹立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信念和信心,帶著感情和責任去扶貧,不折不扣完成各項扶貧任務。二是切實改變貧困戶的等靠要意識,在發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同時,切實讓貧困群眾樹立“自身是扶貧的對象、更是扶貧的主體”的意識,徹底改變等靠要思想,從根本上、從源頭上找準癥結、對症下藥,切實走出一條“造血”與“輸血”並重的扶貧道路。
圍繞“精準”狠下功夫。精準扶貧重在“精準”二字。一方面準確辨識真正需要幫扶的困難群體,要立足群眾實際、針對不同對象的不同問題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我們鄉鎮幹部處於帶領群眾脫貧的最前線,在扶貧路上一定要深入了解村組的基本情況、資源稟賦、農民增收渠道和發展方向,了解涉農惠農各項政策法規、實用技農業技術,搞清農民在發家致富方面所缺少的知識和資訊等。只有細緻地了解了民心、掌握了民意,摸清了群眾最期盼最迫切對脫貧的訴求,並經常進村入戶,和他們認親戚、結對子,帶著感情和擔當去幫扶他們,才能為精準扶貧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台灣網網友:吳洪瓊)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