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國考年”不等於競爭不激烈

時間:2015-10-29 16:08   來源:台灣網

  24日是霜降節氣,擴招後的2016年度國考過審人數和平均競爭比也迎來“雙降”,助其成為“最好國考年”。(10月25日,《京華時報》)

  國考報名結束,各項數據都已經新鮮出爐,其中過審人數和平均競爭比迎來“雙降”,於是媒體貼出了“最好國考年”的標簽。從數據來看,確實這次的國考競爭壓力減少了,但是很多時候,數據只是一個空洞的數字,現實是無法僅僅憑一個數字就可以定論的。筆者倒是認為,雖然今年是所謂的“最好國考年”,但是並不意味著公務員就好考了,相反,國考場上的競爭激烈程度,並沒有隨著“雙降”而打折。

  一個考試競爭激烈與否,不能光看參考的人數,很多時候人數多,並不意味著競爭就激烈。如,一百短跑運動愛好者和博爾特共同參加100米短跑比賽,哪一個會勝出呢?毫無疑問是博爾特。但如果是10個世界頂尖的100米短跑專業選手和博爾特同場競技,那麼最後勝出的會是誰呢?結果卻很難講。就競爭的激烈程度而言,顯然博爾特和世界頂尖水準選手的較量,更能扣人心弦。因此,我們不難看出,競爭的激烈程度並不是由參加的人數的總量決定的,而是由總量中具備絕對競爭力人數的多少決定的。換句話説,國考人數的“雙降”並不意味著國考的競爭激烈程度在減弱。

  以前“國考熱”,各種數據都在飆升,可是這些數據中有多少考生是抱著“打醬油”心態而來的呢?有多少是盲目跟風的呢?又有多少是臨陣缺考的呢?將這些“陪考”選手剔除在外之後,還有多少人是具備絕對競爭力的呢?只要一個考試,具備絕對競爭力的人數是相當的,那麼考試的競爭就是激烈的,要想從中勝出就是不容易的。

  隨著中央反腐肅紀的力度不斷加大,各種針對公務員的規章制度相繼出臺,民眾對於報考公務員也更加趨於理性。那些曾經抱著“打醬油”心態的考生在減少,那些指望靠公務員陞官發財的考生也在減少,而留下來真正走上考場的考生,多是些有志於從事公務員職業的人。這些考生會認真準備迎接考試,不管是行測的訓練,還是申論的寫作,都會花上大功夫去練習,他們才是公考場上具備絕對競爭力的考生。只要有這樣一批考生存在,公考的競爭激烈程度就不會減弱,反而,隨著這種考生人數的增加,競爭還將更加激烈。

  因此,“最好國考年”並不是“最好考的國考年”。競爭壓力依然存在,競爭的激烈程度亦不會減弱,理性報考的人數不斷增加,具備絕對競爭力的考生隊伍在逐漸壯大,或許才是“最好國考年”的真相。(台灣網網友:盧竹軒)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