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膠囊”重出江湖警示監管要永在路上

時間:2014-09-04 16:57   來源:台灣網

  日前,浙江寧海縣檢察院通報了一起非法生産“毒膠囊”案件,潘某等11人涉嫌生産、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寧海檢察院批准逮捕。在今年2月至7月短短5個月內,潘某等11人非法生産有毒空心膠囊約9000萬粒。這些膠囊中重金屬鉻均超標,最高的超過正常標準的65倍。(9月3日《錢江晚報》)

  鉻是一種毒性很大的重金屬,容易進入人體細胞,對肝、腎等內臟器官和DNA造成損傷,在人體內蓄積具有致癌性並可能誘發基因突變。空心膠囊中的重金屬鉻的含量超標,就是我們常説的有毒的“毒膠囊”。

  兩年前,央視每週品質報告播出《膠囊裏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企業,用生石灰處理皮革廢料,熬製成工業明膠,賣給浙江新昌一些企業製成藥用膠囊,最終流入藥品企業,進入患者腹中。在這起案件中,新昌7名生産銷售“毒膠囊”的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獲刑,其中主犯獲刑11年。然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只不過才過去兩年時間而已,在巨大利潤面前,又有人鋌而走險,無視國家法律和道德底線,違法生産“毒膠囊”,並在短期之內銷售出9000萬粒,嚴重危害了患者的健康安全。

  商人違法生産“毒膠囊”並不讓人意外,因為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援引鄧寧的話説過:“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潤,它就保證被到處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換句話説,資本的逐利本性,決定了資本隨時都可能鋌而走險,生産“毒膠囊”。

  “毒膠囊”重出江湖,再一次表明資本是不可靠的,商人的道德是不可信的,企業守法不能指望他們自覺。從“毒膠囊”生産出來,最終進入患者腹中,必須經過藥企環節,不可能由廠家直接送入患者手中。這意味著短短時間銷售出的9000萬粒“毒膠囊”,必定通過大量合法、正規的藥企之手流入市場,購買“毒膠囊”只會是生産藥品的藥企。從這個角度説,必須儘快抓出購買“毒膠囊”的藥企,召回和銷毀“毒膠囊”,並對購買“毒膠囊”的藥企及其相關採購人員和決策者依法懲處,不能手軟,提高他們的違法成本,讓他們真正長點記性。

  同時,“毒膠囊”重出江湖,實質上再一次敲響了我國食品藥品安全警鐘,給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提了一個醒,警示監管不能總“閉關”。保障食品藥品安全不能靠打運動戰,必須打持久戰,保障食品藥品安全要永遠在路上,不能有終點。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必須時刻履行職責,加強監管,既要嚴密監控藥品原材料生産廠家,還要監控藥品生産企業,以及銷售藥品的醫院和藥店。千萬不能因為抓住了生産“毒膠囊”的廠家和商人,取得了一個大勝仗,就放鬆監管,就認為不會有人敢繼續生産“毒膠囊”。只有職能部門加強監管,才能杜絕“毒膠囊”。(台灣網網友:何勇)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