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變“毒品”,監管機制豈能缺位

時間:2014-04-21 16:26   來源:台灣網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江蘇泰州興化市一位姓朱的小夥兒,幾年前偶然接觸到了一種止咳藥水,後來就再也沒停過,到目前已經花掉了一百多萬元。(4月21日中國廣播網)

  近年來,就有不少關於青少年喝止咳水上癮的報道,更出現了不少拿小兒聯邦止咳露、泰諾奇等復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等易成癮藥物當“毒品”銷售的案例。

  很多人都知道,杜冷丁、強痛定、嗎啡等臨床上嚴格控制使用的麻醉、精神類藥品可能會導致“藥物上癮”,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説,這些藥物不僅很難買得到,也基本用不上。一般人也會覺得“藥物上癮”和自己沒有什麼關係。事實上,那些常與老百姓“親密”接觸的感冒、止痛、鎮咳等含部分特殊藥品的復方製劑是家中常備藥品,如果不遵醫囑隨意服用,也會讓你在不知不覺中上癮!

  筆者認為,藥物濫用是個綜合的社會問題,要想徹底解決藥物濫用的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監管力度,堵住這些易成癮藥物流向購買者手中的一些漏洞,另一方面要加強對部分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導,因為大多數購買成癮藥物的都是一些青少年群體,所以,讓更多的青少年和家長了解藥物濫用的危害和戒除難度,以此在青少年群體中建設一道主動防止藥物濫用的防火牆,才能讓他們真正遠離藥癮的誘惑。

  治病救人的藥品成為危害人體的“毒品”,即是老百姓對藥物使用的無知,更是我們社會存在藥品監管的漏洞。零售藥店必須嚴格憑處方銷售含可待因復方口服溶液,但由於監管不利和一些藥店見利忘義的行為,處方藥濫用問題反而越來越嚴重,亟待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對於國家“防止濫用成癮性藥物”的呼籲,各級政府應採取積極的行動,堵住藥品“流毒”。(台灣網網友:袁寶)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