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越秀區區長王煥清做客廣州電視臺節目“行風面對面”,面對市民投訴請市民打區長熱線。誰知,這時主持人“突襲”,建議現場撥打區長熱線。於是,第一個號碼響鈴一分鐘沒人接,第二個號碼是空號,區長建議再撥打第一個號碼,這次,終於通了。(新華網 12月27日)
2天前,“溫州電視臺直播年終述職,官員滿頭大汗”的報道所引發的熱議余溫還在,不想這次主角換成廣州市越秀區區長,其在廣州電視臺 “行風面對面”節目裏所遭遇的尷尬,不知道在那一刻是否也讓他“滿天大汗”?
類似“區長熱線”、“市長熱線”,是近幾年各地、各級政府為了緊密聯繫群眾、了解民生民意、解決百姓疾苦而開闢的重要聯繫通道。其中不乏辦的好的,老百姓一個電話過去,各種推諉、搪塞都煙消雲散,辦事效率高,也深受百姓歡迎;也不乏有應付上級糊弄百姓,擺樣子、作秀型的,空號、忙音、無人接聽……在等待和失望後,也傷了當地百姓的心。
發生在廣州電視臺的這一幕,還算是有驚無險,一次,二次,三次,電話終於打通,區長總算“脫險”。而主持人的現場表現和反應也令人欽佩,竟敢於向區長搞“突襲”。然而,把檢驗某些部門政風好不好、行風正不正的過程搬上螢幕,難道不就是要動真格的嗎?否則,這個由當地市政府糾風辦參與主辦的節目豈不成了“吹風”會,最後慘澹的收視率定會説明老百姓是否對此買賬。
近期發生在廣州和溫州的這兩件事,似乎都有其共同點,總結一下,可以用以下幾個關鍵詞加以概括:“媒體”、“官員”、“尷尬”和“壓力” ——當官員們面對媒體進行述職,當主持人隨機抽查細節決定成敗時,我們可以通過某些官員的“滿頭大汗”感受到其“壓力山大”,可以通過1分多鐘的“冷場”感受到其“尷尬”。現場直播,變成了某些官員的現場直“憋”。但只要類似模式一直存在下去,官員們的“壓力”似乎也會一直存在下去,當他們下了節目後,壓力或許就會變成讓他們今後工作更加腳踏實地的動力。
魔鬼在細節。也許某些官員可以對著鏡頭説我們今年的GDP增長了多少、就業增加了多少,但一個小小的熱線電話無人接聽可能也會讓其現場直“憋”。權為民所賦,群眾利益無小事。只有真正把群眾放在心上,把與群眾相關的小事辦好,行風政風也許才能好起來,幹部們的年終述職不用“憋”也能獲得上至領導下至市民的全票通過。(台灣網網友 黃國興)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