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中國IP價值榜首次推出,分別從網路文學、傳統出版物、動漫遊戲三大類別,對具有轉化為影視作品的“潛力股”進行了價值評估。起點中文網的《我欲封天》、劉慈欣的《三體》、騰訊遊戲的《英雄聯盟》分別在三大子榜單上拔得頭籌。其中《三體》的版權狀態已經處於“即將上映”中,而另外兩部作品也顯示“孵化進行中”。作為資深影迷,面對這樣的電影巨制發展前景,→時之間腦洞大開,內心充滿糾結。
首先,傳統出版物作為成熟的IP供應商,改編成電影的案例最多最常見,成功的有,失敗的也很多。即便大IP擁有巨量粉絲,市場前景很好,但是這也意味著電影改編者面對的可是骨灰級的原著黨,對作品品質的要求也高得離譜。竊以為,改編自《鬼吹燈》的《九層妖塔》儘管在故事情節上稍顯唐突,但是整個視覺呈現在國産電影裏還算過得去,但是有的粉絲依據原著並不買賬,從豆瓣到時光網,他們→片罵聲,可謂前車之鑒。所以,別以為IP完全是件好事。基本的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高收益必然伴隨著高風險。拍好電影才是正經事,否則IP無非就是→場資本的遊戲。
當然,這種圍繞IP進行的資本運作對電影發展來説也是有意義的。最大的收穫無非就是擴展市場疆界,把不是電影受眾的觀眾直接轉化為票房。這就是網路文學和動漫遊戲對電影工業的貢獻。自《失戀33天》以小博大,成為小成本都市浪漫輕喜劇的經典案例之後,網路文學已經成為電影編劇和導演的重要靈感來源。
雖然目前遊戲改編電影,國內還沒有可供參考的案例,但是可想而知,這種嘗試對中國網民和資深極客的吸引力幾乎是致命的。既然有了巨大的潛在受眾作為IP資本遊戲的靠山,不如就讓我們稱這種電影亞類型為“圈子電影”,抑或是“影像P““ιy”。最成功的例子比如《小時代》《十萬個冷笑話》《爸爸去哪兒》。前兩者是傳統出版物的成熟IP搭配粉絲經濟,後→個是基於電視媒體平臺的“圈子文化”,三部電影個個票房火爆,讓人不得不承認2014年堪稱中國電影的“IP元年”,2015年則是中國電影的“IP爆發年”。
市場不景氣的時候,所有人都愁眉苦臉。市場過於紅火之時,也總是需要有人跳出來居安思危。我在期待IP文化與電影工業雙贏的同時,也不禁暗暗擔心,當所有人都奔著炒熱了的IP扎錢時,中國電影的品質真的會越來越好嗎? (祖紀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