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説京劇難創新

時間:2012-08-14 15:51   來源:京華時報

  梨園《畫龍點睛》

  國家大劇院要上演新復排的京劇《畫龍點睛》,這戲癮就犯了。聽説此戲是上世紀90年代張學津先生從山東呂劇移植過來的,就誤以為是一齣馬派藝術的獨角戲。看過之後才知道,要想“畫龍點睛”,生旦凈醜那可是一個也不能少。

  生旦凈醜並重

  《畫龍點睛》講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懲治貪官趙知縣,招納賢才馬周的故事。該劇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行當齊全,演員功力相當——老生朱強飾演李世民,花臉陳俊傑飾演秀才馬周,青衣張馨月飾演酒店老闆張四娘,小花臉黃柏雪飾演貪官趙知縣。按一般思路,不是馬周就是李世民當主角,可《畫》劇卻巧妙地安排了分量差不多的四大主角,還在第六場“店逢”設計了很少見的生旦凈醜輪番對壘、唱念並重的戲份。

  生與旦在酒館裏偶遇,很快將故事引到“畫龍”上。凈與旦的對唱,表現的是馬周與張四娘往昔戀人之間的情深義重。凈與醜則是正義與邪惡的針鋒相對。生與醜的對峙緣于趙縣令強扒了皇帝的衣服。“今日事真叫人莫明其妙”的唱段,更是用漫畫的手法勾勒出一幅人情百態圖,其中有縣官的利令智昏,也有微服私訪的皇帝碰到地頭蛇後的無可奈何。縣官此處有一大段內心獨白,黃柏雪充分發揮了丑角的唱念特點,將趙縣令的醜惡嘴臉表現得淋漓盡致。特別是他的道白,聲音不算大,但字詞咬得有彈性,聽起來非常舒服。

  除了四大主角外,黃彥忠扮演的魯莽將軍常何也很有特色,戲不多,卻把人物文化水準低、比較“莽”的性格刻畫得活靈活現。

  傳統中見新穎

  《畫龍點睛》雖然是新編歷史劇,但是非常尊重傳統。首先嚴格遵從了用歷史故事來折射現實生活的京劇創編規則。其次人物造型完全按規矩辦,沒有荒腔走板,因此忠義的馬週一定得勾“紅臉”。第三,戲詞盡可能地合轍壓韻,讓人聽著覺得就是京劇,並注意使用“小花招”來調動劇場氣氛。像李世民唱到“我的官倒把我敲詐光”時,引得全場觀眾會心一笑。

  尊重並不等於食古不化。第三場“識畫”裏趙縣令與一班衙役剪影式的上場,頗具匠心。導演很技巧地利用了現代化劇場的聲、光、電技術,大膽地突破了傳統,卻又不生硬。藍背景加衙役們的剪影效果,最後是縣官的頂光,明暗對比所包含的意義不言自明。

  第二場搬上來的龍椅算個小瑕疵,精雕細刻,過於寫實,明黃黃地直晃眼。朱強老師坐上去有被吞沒的感覺。(伍銥銥)

編輯:陳睿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