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獎何以難吸引人

時間:2011-10-24 10:21   來源:東方網

  第20屆金雞百花電影節在安徽合肥落下帷幕,第2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同時揭曉。忙了這麼些天,給主辦方、媒體和贊助者嘆息的是,與其他中國電影獎的活動一樣:人氣不足,或者説是“越來越不那麼吸引人了”。比如,有報道説,這回的評獎活動依然是大牌明星少,即使有的明星好不容易請來了,或者是“唱一個歌,就見也見不到了”,或者是到了卻“喧賓奪主”,一些大導演忙著搶記者介紹自己正要上演的電影,弄得大家很是尷尬。

  這是怎麼一回事?這些年的中國諸多電影獎都存在著此類問題,越來越“反應平平”,越來越何以難吸引人,而多是一些娛樂記者的卡拉OK。這是為什麼呢?

  我看第一位的是你這個評獎的標準是什麼?設一個獎,定什麼標準,可以説是給人關注的焦點。我不太懂電影,我也説不清這個獎那個獎的標準是什麼。據説有的是讓觀眾投票,以多少票論“獎”,有的説是以評委投票為準。然而,倘若真是這樣辦也難。問題是,有時觀眾或評委票高的電影,不一定合主辦者的意,它們也有其他標準,或來自“上頭”的意見,或來自其他方面原因。但,你不讓廣大群眾參與,又不能以廣大民眾的標準來定獎,漸漸地也就“隨你評了”——不關心你的評獎,不就正常的嗎?

  對於電影人來説,特別是明星、大導演,它需要的是公眾關注度,公眾不欣賞的獎項,他們肯定也是不關心的。這就成了惡性迴圈:大明星少的評獎活動,公眾不感興趣;公眾不關心的評獎活動,明星不感興趣。

  評獎標準,實際上就是一個為什麼要評獎的問題?是一種“國家導向”?還一種市場活動?或是什麼其他玩玩而已?這可能誰也説不清。這就成了誰也無所謂的評獎活動了。比如,你就乾脆説我這個獎就是堅持主流導向標準的,那也好辦,官方重視了,一些“講政治”的人,關心國家命運和前途的觀眾關注了。這也許也會吸引一些明智的明星和大導演——因為他們需要“參與主流”。或者,你就乾脆説我這個獎就是堅持市場化,讓民眾説了算,那也好辦,廣大草根重視了(這也是一個非常的龐大群體),這也許也會吸引一些聰明的明星和大導演——因為他們需要人氣。但是,你現在評獎是什麼呢。比如,雖然今年金雞獎未現“雙黃蛋”,但獲獎名單冷門迭出,多數獲獎作品市場反響平平。這就是不知按什麼標準評出來的結果。

  中國電影獎何以反應平平,何以難吸引人,當然還可以列出其他很多原因。比如,過去中國觀眾接觸的新鮮的娛樂活動少,於是有幾個評獎活動就很是“來勁”,如今開放度大了,“電影還是外國的好”,這難道不是事實。還比如,評獎活動也有一個誠信、公信的問題,當公眾或者電影人自己也懷疑這樣的情況時,有多少人還會對這種評獎活動反應熱烈呢?

  中國電影獎何以反應平平,何以難吸引人,從另外一個角度論,也屬正常現象。不是説我們已經處在一個思想和文化多元的時代嗎?從過去的一哄而起的關心電影獎,到如今的減少,甚至越來越少,證明了人們關注點的自然轉移。很多人不關心電影,並不一定是“電影拍得不好”,而是需要關注其他。我曾經幼稚地提齣電影獎既然越來越“不吸引人”了,那麼就取消之。後來覺得這是行不通的。一方面,社會是豐富多彩的,怎麼可以輕易禁止一樣東西在存在和發展?另一方面,總得讓一些人“有飯吃”吧,一年忙幾個評獎活動,相關各路人馬都可以從中有所“收穫”,甚至作為一條財路。儘管“不吸引人”,獎還是要繼續下去的。你説是不是?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