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上將變臉:從不擔心解放軍到指責中國製造不穩

時間:2014-09-16 08:16   來源:環球軍事

  資料圖:洛克利爾

  資料圖:洛克利爾

  據環球人物雜誌報道,“中國是地區領導者,很快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他們有責任在地區間創造安全。但坦白地説,我認為他們最近幾年做了相反的事…… 中國正在南海和東海製造著不穩定。”這是8月28日,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海軍上將薩繆爾洛克利爾(下文稱洛克利爾)在夏威夷舉辦的一個圓桌討論會上對各國媒體發表的一番“有針對性”的談話。

  具體是針對什麼?美國媒體提到8月19日,一架美國P—8反潛巡邏機在南海上空對中國海岸進行偵察,“遭到中國戰機的攔截”,在美國方面引起“震驚”。中方隨後做出澄清,指出“攔截”的説法不成立,是美軍機頻繁抵近偵察造成。但美方繼續抓住此事作文章,就連一向表示“對中國的軍事威脅從不擔心”的洛克利爾,也放出了上述“狠話”。

  經歷豐富的第25任司令

  洛克利爾是2012年3月接替羅伯特威拉德出任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他是第25任。

  美軍太平洋司令部組建於1947年,總部在夏威夷,是目前美軍全球六大戰區司令部中最大的一個,現有兵力逾32萬人,裝備有2000多架飛機以及6個航母打擊群,美方宣稱其責任轄區“從美國西海岸至印度,橫跨36個國家和地區”。2012年,美國正在積極推行“戰略重心東移”的戰略,太平洋司令部直接實施這一戰略,遏制亞太地區新興國家,盯住朝鮮半島、西亞,以及東海和南海等地區熱點問題,並適時進行軍事威懾,以期發生有利於美國的“再平衡”變化。所以,洛克利爾擔此要職時就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1954年,洛克利爾出生於美國東南部的佐治亞州。1977年,他畢業于美國安納波利斯海軍軍官學院。這所學校號稱美國海軍的“西點軍校”。申請入學者除了要具備合格的學業成績與身體條件外,還必須得到有資格提名人士的推薦。有資格提名推薦的人士包括副總統、參眾兩院議員等。畢業後,洛克利爾在“普拉特”號驅逐艦上任職,之後到核動力航母“卡爾文森”號,擔任電氣部門軍官。因表現突出,他不斷被提拔。洛克利爾首次任艦長的軍艦是“來夫特維齊”號驅逐艦,後升任第二驅逐艦中隊司令。2002年,他被任命為第11航母戰鬥群司令,坐鎮“尼米茲”號核動力航母。

  洛克利爾曾任海軍作戰部規劃科科長、海軍參謀部主任等職。2010年10月,洛克利爾被調任美國歐非海軍司令,兼北約盟軍那不勒斯司令部司令。

  因實戰而聲名鵲起

  洛克利爾多次參加過實戰並頗有建樹,包括伊拉克戰爭期間在波斯灣的行動,以及對利比亞的空襲等。

  2003年初,時任“尼米茲”號航母戰鬥群司令的洛克利爾率部赴波斯灣,在阿富汗“持久自由行動”和“伊拉克自由行動”中負責海軍的行動計劃與實施。後來,一位美國國防部官員曾對洛克利爾在那裏的表現進行評價:“中東的戰爭塑造了洛克利爾等軍官的思想。經歷過實戰鍛鍊,他們已能夠從一個更廣闊的角度來看待世界大事了。”

  2011年3月,法、美、英、意和加拿大5國組成的聯軍在摧毀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的防空系統時,洛克利爾的表現也被稱為“出色而有效”。當時,他們實施“奧德賽黎明”作戰行動,向利比亞的防空目標發動進攻,法國轟炸機率先攻擊。3月19日,美軍位於地中海的導彈驅逐艦發射了110枚“戰斧”式巡航導彈。“奧德賽黎明”作戰行動名義上的統帥是美國非洲司令部司令卡特漢姆,但具體指揮其實是時任“奧德賽黎明”聯合特遣部隊指揮官的洛克利爾。

  據當時美國媒體報道,鋻於空襲涉及多個國家,這項任務不僅要求指揮官具有軍事才能,還要求他具有非同一般的外交與協調能力。在美國國防部舉行的一次記者會上,洛克利爾向媒體介紹,他在指揮艦上與來自法國海軍的讓—皮埃爾拉伯那中將和來自英國海軍的拉斯哈丁少將進行集體指揮,並通過眾多聯絡官與其他國家的海軍進行配合。“我們與聯盟夥伴密切協調。有13個國家調派兵力、參與行動……”

  此後,洛克利爾曾經接受美國《活得更好》雜誌的專訪。他談到了自己對“阿拉伯之春”的一些看法:“絕大部分朝著更民主前景和更多個人權利前行的國家,都有一些共性……(在非洲)人口增長,高失業率,低工資水準,食物和水資源短缺,醫療條件缺乏,這些都有可能製造一個動亂不定的安全環境。而這對世界的其他國家和地區來説,既帶來了挑戰也創造了機會。”

  對中國問題表態變了

  美軍前兩任太平洋司令蒂莫西基廷和羅伯特威拉德,都曾長期在遠東服役,非常熟悉戰區內情況和中國問題。相比之下,洛克利爾在就任太平洋司令前並沒有突出的遠東閱歷,有時不免顯出一些“隨意性”,這一點從他上任兩年半來的表現也能看得出來。

  2012年6月,即上任3個月後,洛克利爾接受了中國相關媒體的採訪,他表示“希望南海爭議和平解決、或在一些基於規則與法律的論壇中解決”,“任何一方都不能強迫另一方”,他認為自己的“主要關切”是“保障該海域航行自由和全球其他國際海域自由通行”,同時強調“不擔心南海會有戰爭”。在南海問題上,洛克利爾聲稱“不站在領土爭端任何一方”,強調加強中美戰略互信和中美兩軍交流,表示“不關注中國軍隊是否變得更強大,而更關注其是否能確保透明度”以免相互誤判,他將解放軍定位為“了解我們的內行”,和美軍一樣都致力於確保本國安全。

  同年12月6日,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刊文稱,洛克利爾就中國“遼寧”號航母服役發表看法,稱如果自己是中國,處於當前經濟地位,處在必須照顧自身全球安全利益的位置,會考慮建造一艘航母,“甚至會覺得一艘不夠”,他表示“除非中國不再是全球安全體系的一部分,我們才有必要感到擔憂”。他當時還稱,由於美中彼此間一直能保持對話和溝通,兩軍關係已改善至“歷史水準”。

  今年1月15日,洛克利爾在接受美國《軍事時報》採訪時則表示“美國在太平洋不受挑戰地控制藍水及其空域時代正在終結”,而“中國的崛起將是美國海軍軍艦及服役人員置於險境的關鍵”。在他看來,亞太日趨軍事化,卻又沒有類似北約的衝突防範機制,中國軍事支出和軍力增長正在事實上改變二戰結束後的秩序和現狀。他説“誰都明白中國正在崛起,但誰也不明白中國未來要做什麼”。洛克利爾稱,太平洋司令部的目標是讓中國成為“地區安全的凈貢獻者而非凈消費者”,而底線則是“維護國際海域自由行動的權利”。

  今年3月25日,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舉行聽證會,洛克利爾在會上表示,美軍在太平洋方向水面艦艇和潛艇數量不足,認為2029年將攻擊潛艇數量從55艘縮減到44艘,將不足以應對中國約70艘攻擊潛艇,而中國094戰略潛艇的升級將對美國構成更大威脅,“中國將在未來10年左右實現潛艇的現代化”。

  不難看出,“不擔心將軍”洛克利爾現在不僅擔心美國軍力下滑,更擔心中國軍力的壯大。(陳在田)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