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3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高級工程師車著明翻譯完成的書稿《深空探測器》正式付印,他的航太數據研究已從低軌邁向深空。
“程式轉彎”“一、二級分離”2013年12月2日淩晨1時48分,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精確進入地月轉移軌道,由於採用了車著明提出的火箭飛行數據融合處理方法,嫦娥三號初軌預報精度大幅提高。
原本只有中專學歷的車著明通過自考獲得專科、本科文憑,于1990年考取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碩士研究生。1993年畢業後,他毅然放棄留校和去大城市的機會來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數據處理能力是航太發射的核心能力。當時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需要兄弟單位幫助處理相關數據,極大制約了中心的綜合發射能力。車著明主動請纓,要啃下這塊“硬骨頭”。他帶領團隊邊幹邊學,在18個月裏完成6萬餘行程式編制與調試,整理各類文檔48萬字,成功開發出“某火箭發射遙測資訊快速處理系統”,使中心幾天內即可完成火箭發射遙測數據事後快速處理任務。由於長時間在高溫高噪聲的環境中工作,車著明患上了“疲勞缺氧性耳聾”,雙耳險些喪失聽力。
車著明緊跟形勢任務需要,針對航太發射高密度、常態化的特點,數十次對遙測快速處理系統進行升級換代,使新一代系統數據處理時間縮短至幾分鐘。車著明用一路衝鋒的姿態,推動中心數據處理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慢到快、從粗到精的一次次跨越。
一次發射北斗衛星時,火箭起飛幾十秒後,遙測數據曲線突然出現連續跳變,而連續跳變超過5秒,地面就可以實施安控。此時,操作員的手已經放到了火箭炸毀按鈕上,現場變得異常緊張。
關鍵時刻,車著明沉穩地作出判斷:“火箭沒問題,是跟蹤測量設備數據不準,繼續觀察。”果然,8秒鐘後,曲線恢復了正常,火箭飛行各項指標良好,發射任務又一次獲得圓滿成功。大家不禁感慨:“車高工,神了!”
近年來,車著明潛心鑽研航太發射數據,先後攻克航太發射彈道精度實時修正等技術難題,參與完成“風雲”“北斗”等10余種型號70多顆衛星發射、3次月球探測數據處理任務,獲國家技術發明專利3項、部委級以上科技進步獎20多項。
短評
矢志強軍 知識報國
投身航太發射事業20多年來,車著明自覺把忠誠使命、建功航太作為人生追求,和他的團隊一起,用分析處理的一組組精準數據、研究解決的一個個技術難題,推動著我國航太事業一次次跨越。這種勇於創新、敢於負責的擔當精神,為科技工作者樹立了一面旗幟。
車著明是我國航太事業自主創新的踐行者,他把急需當號令、把問題當課題、把壓力當動力,緊盯科技發展前沿,在“數字王國”裏孜孜以求,用心血與智慧創造了航太發射數據處理的多個第一,自主研發的多項科技成果,助推中國的“太空高度”不斷刷新。
夢想引領成長,使命熔鑄輝煌。對車著明來説,追求航太夢想,就是選擇了一條艱難跋涉、不懈攀登的幹事創業之路。他始終以戰鬥和衝鋒的姿態受領任務、迎接挑戰,身患頑疾仍然心無旁騖攻堅克難,把知識報國的樸素理想,融入建功航太的宏偉事業,把對國家的忠誠、對科學的熱愛貫注于航太發射數據研究,譜寫了一曲時代壯歌。
實現中國夢,呼喚涌現更多的車著明!(鄒維榮 宗兆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