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伊拉克緊張局勢持續升級,多名伊拉克官員24日向媒體透露,伊拉克總理馬利基準備暫時接受極端武裝人員佔據北部和西部大片地區的局面,轉而重點守衛首都巴格達。對於伊拉克局勢,臺灣《聯合報》26日發表文章稱,新伊拉克是否為“新越南”?仍待觀察。但美國愈來愈不願意出手,已讓各地的盟友愈來愈不安。
文章指出,伊拉克庫德族領袖巴札尼與美國國務卿克裏會談時表示,眾人如今面對的是“新的伊拉克,新的現實”,庫德族有權決定自己的前途。
當過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的美國副總統拜登,曾提議將伊拉克變成多數的什葉派、少數的遜尼派和庫德族三分的天下。拜登的提案從未被認真討論過,如今看來,也算是先見之明。
文章稱,庫德族不想參加“新伊拉克”,美國國內則警告奧巴馬,處理不慎,伊拉克恐成為美國的“新越南”。
美國當年出兵越南,主要是擔心越南成為共黨國家後,“骨牌效應”在其他東南亞國家發酵。美國入侵伊拉克的藉口是薩達姆政權“藏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美軍在2011年撤出伊拉克,但沒想到美軍訓練的伊拉克軍隊如此不堪一擊,逼使奧巴馬再派出300名“軍事顧問”到伊拉克。
越南戰爭期間,美國前總統肯尼迪當年也是派“顧問”到越南,有人遇害後,正規美軍開始涌入。在伊拉克的300名“壯士”説是要評估部隊並給予建議,但除非都躲在辦公室,否則必然有交戰的風險。
文章認為,美國不願伊拉克落入激進分子手中,伊朗也是如此。雖然美國無人機空襲、掩護伊朗革命衛隊前進的“夢幻組合”尚未登場,也許永遠不會登場,但再次驗證了“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説法。
新伊拉克是否為“新越南”?美國要如何解決伊拉克危機?文章稱,都仍待觀察。只不過,美國愈來愈不願意出手,已讓各地的盟友愈來愈不安。(張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