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蘇丹內戰何時休?

時間:2014-05-13 08:0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南蘇丹總統基爾和前副總統馬沙爾近日在衣索比亞首都簽署停火協議,同意在24小時內實施停火。這是自去年12月衝突爆發以來,他們首次面對面談判。新協議能否得到切實執行,將是對雙方和平意願的考驗。

  政治內鬥,引發衝突

  2011年,蘇丹南部地區脫離蘇丹的統治而獨立出來,成立“南蘇丹共和國”。這個年輕的國家在經歷了蘇丹內戰後一貧如洗,滿目瘡痍。隨後連年的內戰,讓原本就困頓潦倒的國家雪上加霜。南北蘇丹分裂就像連體嬰兒做了分離手術,手術本身做的就十分不易,分體後的嬰兒又相互爭鬥,無法學會獨立生活。

  這場爭鬥源於2013年7月總統基爾解散政府並解除副總統馬沙爾的職務,國內不同政治陣營之間的分歧與矛盾加劇,並最終演變成目前的武裝衝突。中國社科院亞非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賀文萍認為:“領導層內部矛盾的激化是南蘇丹局勢動蕩的根本原因,實質是基爾與馬沙爾兩派之間的權力鬥爭。”同時由於國家成立的時間較短,官員缺乏治理國家的經驗,無論在經濟恢復還是國際關係方面都處於一個探索時期。加之南蘇丹部族眾多,複雜的部族情況也反映在軍隊之中,導致中央政府對於軍隊的控制能力不足。

  雖然目前新協議已達成,但圍繞基爾和馬沙爾之間的權力分配問題仍未得到解決,而權力的分配又與利益直接掛鉤。石油産業作為南蘇丹的經濟支柱,關乎到雙方爭奪利益的焦點,而這塊“石油”蛋糕該怎樣分配,成為影響協議能否實現和平意願的重要因素。

  權力背後,利益博弈

  雖然南蘇丹經濟落後,但石油資源卻十分豐富, 按照官方説法,全盛時日産原油達24.5萬桶之多,石油産業收入佔整個國民經濟收入比重高達95%。由此看來,把握住經濟命脈的走向,是爭鬥雙方能否捍衛住自身權力的成敗所在。

  但是從內戰雙方的實力對比來看,基爾佔優勢,而馬沙爾控制了南蘇丹的石油産區,在權力和利益不相匹配的情況下,通過內戰的方式雙方盡可能多地獲取石油利益,以使自己的勢力有一定的保障,於是發生戰爭衝突也成為了必然。

  戰爭最需要金錢的補給,資源和資金的需求也促使雙方不斷地在爭奪“石油”這塊蛋糕上做文章。南蘇丹的動蕩使國外投資者望而卻步,一些投資規模大、週期長、對國內經濟又至關重要的煉油産業和新輸油管項目得不到發展。衝突雙方想盡力得到資金的補給,緩和國外投資緊張局面,通過和解暫停戰爭,在有利益可圖之時,再進行一番爭奪,或許也是當局者的計劃之一。

  內戰持久,和平在何方?

  南蘇丹內戰之“害”,影響深遠:從國內百姓窮困潦倒,到國外投資受損、石油生産停滯,無一不留下內戰的陰影。賀文萍認為,中國作為南蘇丹最大的石油投資方,受到了內戰的很大影響。石油生産被迫中斷,作業員工被迫撤出。如果戰事擴大,石油設施等固定資産也可能會受到影響,中方人員和財産安全也會受到威脅。

  就目前情況來看,她認為:“權力分享協議難以達成,談判不會那麼一帆風順。”那麼,面對這場似乎要拖延下去的內戰,“和平”之路應該在何方呢?

  反觀南蘇丹內戰,政治人物的權力角逐和部族之間的利益相爭是造成動亂的主要原因,但南蘇丹內戰之所以無法平息,歸根到底是這個國家飽受戰亂紛擾,經濟基礎薄弱,難以得到長久發展。如何大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或許才是當權者應考慮的議題。(李曉)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