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于4月8日因病去世。生前故後,撒切爾夫人都極具傳奇色彩。她是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曾連續三屆擔任該職位長達11年之久。而她的葬禮也將按照皇室標準來舉辦,英國女王將親自參加葬禮,這也是二戰後自丘吉爾以來第一位享受如此禮遇的英國前首相。
34年前,撒切爾夫人以女性身份入主唐寧街10號。當時她接手的是一個經濟發展停滯,國際影響力日益下降的英國。嚴峻的形勢逼迫她必須痛下決心,厲行改革。她強力推行削減福利開支和支援私有化運動,雖然招致部分英國民眾的反對,但卻提振了英國乃至整個歐洲的經濟。在馬島問題上,她更是力排眾議,堅決地站在主戰派一邊,也因此為自己贏得“鐵娘子”的稱號。
歷史驚人地相似。30多年後的今天,保守黨後人卡梅倫重新站在了撒切爾夫人曾經奮鬥過的地方。當他從布朗手中接過首相一職時,他發現自己面對著與撒切爾夫人當年如出一轍的局面:英國正在經歷歐債危機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蕭條,而現行體制下的政府卻苦無良方。於是,卡梅倫如法炮製,同樣將突破口選在了削減社會福利支出,希望以此激勵英國人的工作熱情,刺激經濟發展。不僅如此,卡梅倫還親自前往法德西等國遊説,甚至拋出了“面對當今世界,歐洲必須覺醒”的重言。若非撒切爾夫人突然與世長辭,他此刻恐怕還身在異國。在馬島問題上,卡梅倫也同樣展現出了撒切爾夫人式的風格,高調支援島內公投,表現出強硬外交立場。
無怪乎撒切爾夫人去世當天,卡梅倫匆匆從國外返回英國,高度評價撒切爾夫人的一生,稱其為“偉大的領袖、偉大的女性、偉大的母親。”作為改革者的撒切爾夫人的艱辛,或許唯有卡梅倫最能體會。
作為前任改革者,撒切爾夫人曾在不同場合表達過對卡梅倫改革的支援。因此,她的離去不僅對保守黨而言是一個巨大損失,更是對卡梅倫的沉重打擊。然而,撒切爾夫人的辭世對卡梅倫政府來説也未嘗不是一個轉機。在英國國內改革阻力巨大,步履維艱之際,撒切爾夫人去世的消息必定會勾起大多數英國人對那個時代的回憶,這或許將有助於卡梅倫得到公眾支援。
正所謂“擔當生前事,何計身後評”。就當倫敦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撒切爾夫人葬禮的時候,在布裏克斯頓等地卻爆發了反撒切爾主義者的狂歡活動。這也許就是改革者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代價。
有人説,撒切爾夫人的去世或許標誌著英國乃至歐洲余輝的落幕,但筆者認為,這未必不會是大英帝國新一個輪迴的開始,而有權決定這一切的,是後來者推行改革的意志和能力。(作者是中國南海研究院研究員,現為英國國王學院訪問學者 康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