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的媒體必遭唾棄——《世界新聞報》“死”有餘辜

時間:2011-07-21 10:22   來源:光明日報

  7月10日,深陷竊聽醜聞的英國最暢銷的週末小報《世界新聞報》發行了最後一期。報紙頭版以大號字體寫著“謝謝。再見!”,為該報168年的歷史畫上句號。(來源:國際線上)

  表面上,竊聽是為了挖到更隱秘的事實,然而這種看似取悅受眾的行為,實際上使竊聽者走上了歧路,最終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可以説,一次又一次的竊聽其實是在一次又一次地蠶食報紙的生命,一次又一次地揮霍公眾的信任。

  這幾天,《世界新聞報》竊聽醜聞鬧得沸沸颺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當地時間7月19日,英國議會下院就竊聽事件舉行了聽證會,默多剋父子、新聞國際前首席執行官以及剛剛辭職的倫敦警察局局長等人接受了質詢。在接受質詢時,默多克表示為竊聽醜聞感到羞愧,並強調這一天是他“人生最卑微的一天”。

  此次竊聽醜聞爆發以來,事情跌宕起伏,“好戲不斷”,引起了公眾和輿論的高度關注。從《世界新聞報》的關停到相關人士的辭職,從受害者的譴責到醜聞告密者的死亡,一切的進展和花絮都增添了事件的戲劇性和影響力。

  不過,無論事件如何橫生枝節,一個必然的結果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失掉誠信的新聞媒體,必遭世人的唾棄,必遭歷史的淘汰。默多克説,接受質詢使他深感“最卑微”。不管此話是敷衍裝腔,還是心聲流露,在公眾的眼裏,默多克無疑因為手下媒體的失信而蒙羞。卑微地接受拷問乃至審判,這是失信者必須經歷的過程和必須承受的代價。

  一家媒體,不論規模大小,也不論公營私營,自誕生之時起就應擔起對公眾的責任。在這份責任裏,新聞媒體及其從業人員必須堅持新聞報道的基本原則,必須堅守職業倫理的基本底線,必須保有對受眾的真誠之心。這是新聞行業對公眾的天然承諾,是新聞媒體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是新聞從業者贏得尊重和信任的基本前提。這些是每一個新聞媒體的骨架,任何一部分的缺失都會導致整體的崩塌。

  在此次竊聽事件中,《世界新聞報》所涉及的竊聽範圍之廣、頻率之高,令人瞠目結舌。正是這樣倡狂的違規之舉,將新聞媒體的基本操守丟到了九霄雲外,也將公眾給予的信任消耗殆盡。作為一張歷史老報,《世界新聞報》的倒掉也許有一點悲愴,但在公眾潮水般的憤怒和聲討中,這樣的結局無可逃脫。表面上,竊聽是為了挖到更隱秘的事實,然而這種看似取悅受眾的行為,實際上使竊聽者走上了歧路,最終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可以説,一次又一次的竊聽其實是在一次又一次地蠶食報紙的生命,一次又一次地揮霍公眾的信任。

  竊聽醜聞的後續故事和深層含義肯定會不斷顯露,而目前人們已然看到的一個事實是,新聞媒體失信致死的教訓是多麼沉重。對於媒體而言,誠信就像一面高懸的明鏡,一旦打破就很難修復。此次竊聽醜聞敗露以後,新聞集團旗下的一些報紙有意回避醜聞甚至為醜聞開脫,但毫無疑問,這樣的袒護是不明智的,因為對不誠信的任何狡辯和掩蓋,只能激起公眾更多的不信任。無論如何,不能取信於人的媒體,怎能有生存的空間?

編輯:王亞男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