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極端反對派不要淪為歷史罪人

時間:2014-09-03 07:5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香港政改的決定出爐之後,香港輿論有許多歡呼之聲。政改“五步曲”完成了第二步,中央再次表明推動普選的決心,厘定了政改框架。喧擾多時的爭議從此可以放下,香港距離普選又近了一步,毫無疑問,這事值得慶賀。

  但是,同樣毫不意外的是,香港極端反對派表示不滿意,他們宣稱這是“民主的倒退”,並且揚言要在接下來的立法會審議中,不讓政改方案通過。

  港英政府統治150年,香港沒有實現普選,港督都是英國直派,香港市民連發言權都欠奉;回歸不到20年,一人一票的特首普選已經近在眼前。從沒普選到有普選,竟然會是“民主的倒退”,這是什麼邏輯?

  事實是,極端反對派生氣的原因無關民主,而是人大常委會的決定讓他們推自己人出線的希望變得渺茫。決定規定,由提名委員會經民主程式選出兩到三名特首候選人,每每人平均需獲得提委會過半支援。提委會1200名委員,來自香港四大界別,代表的是社會各階層的利益,走極端路線的反對派,從來都是“非主流”,很難獲得過半支援。

  這也是極端反對派一開始就堅持“公民提名”且不惜以違法“佔中”相威脅的用意,把水攪渾,他們才有可乘之機。從頭到尾,極端反對派標榜的“國際標準”、“真普選”,其實和民主扯不上半毛錢關係。事實上,西方選舉在提名階段,沒有統一國際標準可言,誰也不敢説自己的標準就是國際標準。極端反對派所爭,只是一己之私。

  極端反對派還在繼續污衊中央的決定。相信廣大香港市民,有智慧分辨真偽,作出理性判斷。

  極端反對派宣稱,兩到三名候選人太少,提委會過半支援門檻太高。果真如此?美國大選,有幾個候選人競爭?多數國家和地區選領導人,也就是兩三個候選人,候選人多了,只會分散注意力和勞民傷財。

  特首候選人需得到提委會過半支援,是因為特首的憲政地位和法律地位決定了他必須是一個能夠跟中央對話,並且可以協調香港各階層,能在香港取得最大公約數的人。過半支援,才能保證候選人在四大界別都有一定支援度,而不是只有一兩個界別喜歡。

  中央明確指出,香港特首要愛國愛港。有人對此不滿,認為其中有意識形態。實際上,全世界哪個國家選出的市長或州長敢説自己不愛國?愛國愛港,是不言自明的政治倫理。中央之所以要把話挑明,是因為在香港過去的政治活動中,出現了一些公然對抗中央、跟基本法唱反調的政治人物,積極想要“出閘”的情況。如果真讓這樣的人上位,對香港又有什麼好處呢?

  沒有必要在虛幻的民主概念裏打轉,而應該時刻掂量,哪種方式對香港最有利,最能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世界上因為突然實行所謂民主而陷入混亂甚至戰爭的地區多了去,所謂的民主從來不是萬用靈丹,不是越猛越好,而是對症下藥才有效。

  港英時期,有一句形容香港的老話叫做“有自由,沒民主”。香港欠缺民主的訓練和經驗,就民主化進度來説,要先學走,後學跑。提名委員會的前身是選舉委員會,這種方式已在香港的4任特首選舉中用過,被證明是穩妥有效的。2017年普選如果能實現,將是香港破天荒的“第一次”,難道不應該循序漸進,行穩踏正嗎?

  極端反對派擁有香港立法會的關鍵少數席位,如果他們鐵了心要拉倒政改,“五步曲”可能會止于第三步。這樣的話,本已近在咫尺的普選,就將變成遠在天涯,不知何年可以重來。普選是香港民主發展的機會,也是中國“一國兩制”發展的機會。極端反對派如果真破壞了普選,將成為不折不扣的歷史罪人。(王平 作者為本報編輯)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