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山東濱州的“中海航母” 2003年開始建,累計投資1.2億元後,2008年,“中海航母”陸續有商家入駐。最初的一段時間,“航母”異常火爆,可是火爆沒有持續太久,到今天已經基本處於荒廢狀態,真正的成了一個“水泥疙瘩”。(8月1日 中國新聞網)
到了深圳,很多人會想到去亞洲唯一的軍事樂園——明斯克航母上去瞧一瞧看一看,雖然只是艘前蘇聯報廢的航空母艦,但終究是貨真價實的鐵傢夥,值得軍事迷和遊客花錢去過下癮。而山東濱州的“中海航母”恐怕就不是那麼回事了。這個航母山寨了美國尼米茲號的外形,卻最終只能老老實實的在水泥建築物的定義中沉睡,雖然它的造價高達1.2億。
作為並不具備地理和人口優勢的濱州,突兀的造起所謂的“地標建築”,這本後肯定有政府的多方面支援。在當初拓寬城市空間和新區建設方面,當地試圖用一艘水泥堆出來的航母來吸收人氣。現在看濱州城區是當初的兩三倍大,這好像也符合有關部門所説的“航母功不可沒”。但是“中海航母”它並不是個筐,當城市發展的期望被丟到這個怪誕建築的時候,我們也只能説這樣的政績衝動實在屬於拉郎配。
借航母的噱頭來打造旅遊服務綜合體,當地政府或多或少是想借明斯克航母的光。但切記有東施和西施的故事,畢竟兩個城市之間根本就沒有可比性。不僅在地緣優勢和資金控制方面,更重要的是明斯克航母是在成熟的市場經營體制下運轉,而“中海航母”則是政府過多介入下的“小馬拉大車”。在旅遊資源方面,雖然都有獵奇的心態在作祟,但和明斯克航母相比,“中海航母”恐怕最後連審美疲勞的資格都不會有,試問誰會去到個四不像的建築物上得到愉悅的收穫?
也許,我們人人都是事後諸葛亮。怎麼説人家“中海航母”還是風光了兩年。但也僅僅就是那麼兩年而已。城市的規劃如果不把眼光放長遠的話,那就只能像一場大雨過後崩潰的下水道一樣,會有市民站出來質疑有關部門的水準問題。由此聯想到前段時間被洪水淹沒的北川地震遺址,這個建築也是承擔了當地發展旅遊業的願望,地震之後當地政府看到“商機”與表現政績的“好機會”。結果一場暴雨過後,數億投資打了水漂。
在城市建設中,那些花了大力氣大資金的建築物,它們能起到什麼作用、能帶來何種效應,甚至是能否成為長壽建築,對此老百姓大都只有做觀眾的資格,不管最後這個建築的口碑是好是壞,圍觀者也只有被動接受的份。而大家最怕的就是,花了真金白銀搭出來的東西,之後不被大家待見,有人就大手一揮,總有一個“拆”字會被刷到它墻上的。而浮躁的GDP,不就是這麼來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