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與深圳唯冠的iPad商標案最終得到圓滿解決,蘋果支付6000萬美元所有解決iPad商標糾紛。(7月2日《新聞晚報》)
唯冠和蘋果的官司打得熱鬧,圍觀者眾。原因在於雙方力量的嚴重不對稱,一個是瀕臨破産的中國小公司,一個是全球IT産業的美國大公司。這場不對稱的智慧財産權戰,就像老鼠戰大象,老鼠掐住了大象的死穴,狠狠地教訓了大象一把。
但在中國開打的這場官司,相當一部分人情感天平上的砝碼還是傾向於蘋果。在我看來,原因複雜多樣,如對喬布斯的崇拜,如對蘋果産品的摯愛。因此認定唯冠“吃蘋果”就是吃大戶救急。
法庭上的輪番博弈表明,這就是一場正常的智慧財産權官司。無論誰大誰小誰弱誰強,存在利益糾葛和權利糾紛,就是平等的市場契約主體。談不攏就經法庭裁決,這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最常識的維權手段。故而,唯冠的維權無關道德褒貶,只是普通商業糾紛。法庭予以受理,唯冠咬住蘋果不管有何功利目的,都有著法治上的理性。
蘋果願意付出6000萬美元予以和解,可見其勝訴的底氣不足。這或許源於其損害了唯冠品牌的智慧財産權,或是因為技術操作上的疏忽所致。但不管是哪一種,蘋果為其市場瑕疵埋單都是天經地義。
如果沒有這場官司,國人或許根本不曉得唯冠是何方神聖。但唯冠給予中國市場的意義不是這場官司帶來的名利雙收,而是市場和法治的雙重啟蒙——市場博弈,不分大小,只講權利對等;敢打官司,法治維權。而這,恰恰是國人極稀缺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