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喪、嫉妒、抱怨……當各種垃圾情緒充滿一個人的內心,這個人就成了傳説中“垃圾人”,而他們隨時隨地可能把自己內心的“垃圾”四處拋灑,把垃圾情緒傳染給別人,既傷害別人,有時候還會坑了自己,典型的損人不利己。可以説,近來讓大家扼腕的許多惡性案件,正是當事人諸多“垃圾情緒”集中爆發的産物,比如當街傷人,比如摔死小孩等等。當清潔工清理了物質上的垃圾時,我們或許應該給自己的情緒垃圾來一場大掃除了。
如果各位對“垃圾人”的危害沒有一個直觀的認識,我們不妨用一個老詞來解釋——遷怒。憤怒只是諸多垃圾情緒中的一種,但卻很具有代表性。有的人在外面吃了一肚子委屈,回到家遷怒于孩子,或打或罵,不但沒有緩解自己的情緒,反而讓孩子也被傳染上了負面的心情,這個孩子很可能第二天去學校再遷怒其他同學。這就是典型的“垃圾人”行為,垃圾情緒就是這樣傳染和擴散的。
或者我們再舉一個常見的例子,當一個“垃圾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沾火就著,破口大罵另一個人,而另一個人也是承載著諸多垃圾情緒的“垃圾人”,往往一場鬥毆甚至流血事件就難以避免了。表面上,這是所謂的“公交狂躁症”或者“路怒症”,實質上都是“垃圾人”危害性的體現。
當代社會工作和生活的節奏如此之快,人們承受的各種壓力可想而知。在這樣的狀態下,一些負面情緒大行其道也就不足為怪了。可如何去應對這些負面情緒,並且緩解乃至消除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已經到了不得不引起我們重視的地步了。各位或許常聽人們感嘆當代社會人們“戾氣重”、“不包容”,其實這都是“垃圾人”的垃圾情緒無法得到有效釋放和緩解的緣故。
捫心自問,筆者自己市場也會進入“垃圾人”狀態,不知道各位讀者老爺是否也有過類似體驗。當“垃圾人”靈魂附體時,諸如“沒事找事”、“到處找茬”等神經質的行為就會不由自主地出現,成為自己、他人乃至社會安全的隱患。
在生活品質逐步提高的今天,我們已經習慣了每天打掃自己的房間,丟掉所有的生活垃圾。那麼在物質生活豐富和規律的同時,當代人或許真的該像打掃家庭衛生和個人衛生一樣每天好好打理自己的情緒了。每天掃掉所有負面情緒,拒做“垃圾人”,這樣會讓整個社會的戾氣少許多,也會讓那些令人嘆息和哀傷的事少發生一些。